一直想看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近日雜事多而耽擱著;上週日,好友臨時邀約我和孩子看一起看電影,幫我實現了忙碌中一直沒有安排的計畫。

我沒看過原著,之前從一些媒體消息得來的粗略印象,這部作品似乎是「一個少年在船難之後,與一頭孟加拉虎漂流海上227天的故事」,但偶然在雜誌上看到一篇李安的專訪,發現它不只是一個海上求生的勵志故事,因而對它更加好奇與期待。這天進戲院觀賞之後,深感不虛此行;這部作品給我的感動和啟發遠超過原先所預期,步出戲院數日,餘韻仍迴盪心中,思緒綿綿不絕。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他人轉載對《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觀影心得或解讀,有些說得頭頭是道,但大抵從現實經驗邏輯來解讀,譬如從片中找很多象徵來拆解,或者對應社會體制、人性/獸性、人與自然等議題。然而對我來說,這是一部精神內涵很強的電影,壯觀絕美卻又空靈的動畫影像彷彿將心靈空間視覺化,帶領我們觀想生存、自我安頓、信仰等課題。而這些心靈領域的探討,正如同少年Pi不可思議的人虎共處經驗,不一定能以我們有限的、所謂「理性」經驗邏輯來理解,也不容易化為一般的語言文字來傳達。

在這段奇幻的求生漂流故事中,導演李安佈下許多線索和隱喻,讓觀眾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觀看,都能說得通,但卻不提供明白的「答案」。我很佩服導演的深度哲思,也相信他希望觀眾對此留意,卻不一定要一一拆解。如果要像解謎一樣來對這部「非寫實」的影片解碼,就抹平了它的豐富層次與厚度了。

   看一個故事,我們總習慣最後要有合理的結局和真相。然而什麼是「合理」?所謂的真相和合理的結局,多是以我們有限的「理性邏輯」所認定的現實經驗為基礎,但是在個人的心靈領域裡,「領悟」和「相信」才有意義。觀看這部電影,「真相」為何並非重點,重要的是:和少年Pi一起經歷這段走向領悟和信仰的歷程。尋常觀眾如你我,當然也可以創造和決定自己的「相信」。

這是一次非常有「宗教感」的觀影經驗,感謝這部作品,感謝李安導演給我這般豐富的禮物。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預告片 

 





◎觀影後一週補記:

    看完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喜歡片子對於人的求生勇氣、自我追尋和信念的探討。前兩天去買了中英文版的原著,也買了李安作為拍片重要參考的一本真實漂流記《漂流─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作者史蒂芬‧卡拉漢後來成為李安的顧問,李安並為此書中文版寫了推薦序〈似禪如詩的朝聖之旅〉。李安說,這本《漂流》似乎比《少年Pi》還有意思;史蒂芬的堅毅、樂觀及凡事感恩的態度,對他有很大的鼓勵。 也看到臉書上轉載或朋友寄來一些觀影心得,有些寫得很「厲害」,但不免解碼過頭;有些似乎完全沒涉獵原著,只針對電影強做解人。

我比較偏愛自己逛到某位作者寫的兩篇,一篇是作者兩年前剛看完《少年Pi》原著寫的: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21293490
兩年後的前不久,看完影展後寫了這篇:
 
   看到有人可以把看書、看電影的心得整理得很好,藉由網路讓有興趣的讀者輕易獲得,這樣的分享也讓我很感恩呢! 

     ﹝這位作者在讀書那篇末尾有推薦一本南非作家柯慈的《麥可K的少年與時代》﹝The Life and Times of Michael K﹞。十多年前在國外有位美國友人介紹我看,那時看完也是頗感動。後來柯慈﹝J.M. Coetzee﹞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台灣就有中譯本了,也很值得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