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熊升上國中,已經開學兩個星期了。這段時間,我每天早上一如往常的晨喚、做早餐、陪等公車;不過,在這些媽媽例行工作之外,現在的我多了一樣樂趣,就是「欣賞」小熊穿上國中制服的有趣模樣。小熊身高已超過 一百五十公分 ,不算矮,但是體型較纖瘦,罩上那一身剪裁蹩腳又寬鬆的上衣以及過膝長裙,細手細腳、略帶土氣的模樣,充滿漫畫一般的滑稽喜感。

 

我總是邊看邊笑,令小熊有點疑惑,到底是媽媽是看了滿意,還是好笑?我跟小熊解釋,小熊念國小時沒有穿制服,現在天天穿制服上學,媽媽覺得很有新鮮感,所以每天微笑欣賞……

 

其實,學校的制服再難看,在我心中,小熊還是一樣可愛啊!只是,孩子套上那一身老氣寬大的國中制服,怎麼看就是感覺「長大了」。

 

記得剛從學校買回制服,看著那麼大的上衣,我還真懷疑是不是學校發錯尺寸了。還常常被我擁在懷裡的孩子,已經像成人那麼「粗壯」了嗎?

 

靜心一想,與其說孩子長得比我想像還快,不如說可能是我還眷戀著孩子童稚幼嫩的形影。

 

    從小到現在,孩子每天都和我玩抱抱的遊戲。從以前的整個人跳上來吸附在我胸前,到現在兩人平視站立互擁,我發現孩子的形體漸漸長大,已經不是我雙手可以輕鬆環抱掌握了。

 

也許我跟女兒抱抱的時候,我內心和身體所記憶的仍然是身軀幼小的她;也許我多少還懷念著那個「孩子全然依附於母親的」的甜蜜往日…..

 

    「媽媽,妳如果懷念我小時候,那就去抱客廳那隻泰迪熊吧!」這隻毛茸茸的泰迪熊,身上套著一件小熊三歲時穿過的紅色小襯衫。幾年前在整理舊衣的時候,我捨不得把這件可愛襯衫送人,靈機一動,把它套在這隻泰迪熊身上,竟然剛好「合身」。小熊三歲以前的可愛身影,就這樣巧妙的在泰迪熊身上停格。我偶爾會抱著這隻泰迪熊,一邊複習小時候母女相依的黏膩,一邊告訴小熊:「妳好小的時候,都是這樣靠在媽媽肩膀上,慢慢哄睡的喔……。」

 

    我抱著泰迪熊的滿足模樣,常常引來小熊爸的嘲笑。他說我這媽媽迷戀幼兒的模樣太「詭異」,而我則瞪著小熊爸,抗議他當爸爸的不懂媽媽的心。這時候小熊爸會回我一句:「女兒大了,已經不是玩具啦!你們現在還是少拌嘴,比較實際!」

 

    小熊爸爸說得沒錯。過去這兩三年,我刻意在生活中練習「放手」的功課,也學著尊重青春期的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對於這份愛的功課,儘管我有所認知和心理準備,但是眼見孩子逐漸變成「獨立個體」,為什麼我還是會掙扎,需要去練習轉化內心的複雜感受?

 

前不久,我讀了心理分析大師佛洛姆所寫的《愛的藝術》﹝志文出版社﹞,在「母愛」這個章節,得到令我豁然開朗的答案。

 

佛洛姆分析,相對於「兄弟愛」與「情愛」是平等者之間的愛,孩子和母親的關係從本性上就是不平等的。一個是全然需要,一個是全然給予。由於這種利他的性質,母愛被人們認為是最崇高而神聖的愛。當嬰兒很幼小,這時的母親絕大多數都是慈愛的母親。這種愛的態度,似乎部分出於本能,但仍舊具有特殊的人性心理成分,其中之一是母愛中的「自戀」﹝自我陶醉﹞因素。母親感覺到嬰兒是她的一部分,對嬰兒的迷戀就可以是她的一種滿足方式。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母親對於權力的願望或佔有的願望。嬰兒是無助的,所以自然成了擅權的女人獲得滿足的目標。﹝頁75-76,志文版﹞

 

    然而,嬰兒必須成長,從母親的懷中脫出,最後必須變成一個完全獨立的人。接下來,佛洛姆精闢地論述了母愛真正的本質:

 

母愛的本質就是照顧兒童的生長,而這又意味著要兒童與自己分開,這裡就存在著母愛與情愛的不同之處。在情愛中,兩個原來分離的人變成一個;在母愛中,兩個原來一體的人變成兩個。對於兒童的分離,母親不但要容忍,而且心中必須具有這種希望,必須支持這種分離。只有到了這個階段,母愛才變成了如此困難的任務,它需要母親不自私,能夠給予一切,不要求任何回報。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大部分母親在母愛上都失敗了。」

 

「自戀式的、擅權的和有佔有欲的女人,在兒童幼小的時候,都能夠做『慈愛的』母親。然而,唯有真正具有愛心的女人,在給予中比在接受中更快樂的女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穩定紮根的女人,才能夠在兒童與自已分離的過程中做一個充滿愛心的母親。」﹝頁76-77

 

    讀到這個片段,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母親對幼小孩子的愛總是容易而自然,容易去寵愛甚至依戀幼小的孩子,因為那多少是愛著自己。對於成長中的孩子,要無所求的去愛,才是最難做到的愛。

 

    原來當一個母親,是要「甘願承受與孩子的分離,且仍舊對孩子充滿著愛」。我希望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在孩子慢慢長大時,做一個充滿愛心的母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