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做家事的時候,我習慣開著「台北愛樂電台」的廣播當做背景音樂。星期一下午在廚房準備晚餐時,忽然聽到收音機傳來一個廣告:「左手上帝、右手情人─曼孚列的異想世界….鋼琴家鄧泰山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舒曼鋼琴協奏曲….十月五日,國家音樂廳……。」

    這個廣告,讓安份做著家事的我凡心大動。鄧泰山是我喜愛的鋼琴家,去年蕭邦誕生兩百週年,我去聽了他的演奏,今年又來,而且要演奏好聽的「舒曼鋼琴協奏曲」,實在不想錯過。放下廚事上網查了一下,發現票價很平易近人,300元、500元的票都還有。但演出是在星期三晚上,小熊忙功課和考試,無法與我同行,先生下班又很晚,如果我買了票,小熊勢必得一個人在家了。

 

    雖然內心還在掙扎,但因為演出就在後天,時間緊迫,還是先在網路上訂票了。按下「購票」時,心裡唸著一串自我合理化的獨白:要相信孩子的自律能力愈來愈好;她已經12歲,單獨在家不會違反兒童少年福利法了;只要獨處大約三個小時,爸爸就回家了……

 

 

 

    訂票之後沒多久,小熊放學回家了。原本以為孩子會哀號或撒嬌,沒想到她的反應很乾脆:「媽媽去聽音樂會很棒啊!我不會鬼混啦,會記得練一下琴,吃飯時順便看昨晚預錄的『怪醫黑傑克』,看完就會寫功課!」

 

    孩子爽快的配合讓我驚喜,而最耐人尋味的,是她一邊說著,臉上還微微煥發一抹奇妙的光彩。該不會小熊對這個意外的獨處機會有所期待?想像孩子會如何一個人在家度過「歡樂時光」,我忍不住小小憂慮起來。但轉念一想,平常孩子還算令人放心,也許偶爾該睜隻眼閉隻眼,讓她自己表現一下,甚至浪費一下時間也無妨。無論是好是壞,都是她真切的生活經驗。

 

想想十多年來,自己的生活都繞著家庭和孩子運轉,休閒娛樂也遷就孩子的興趣和需要。這個晚上,何妨讓孩子「當家作主」,我自己出外單飛呢!

 

    星期三傍晚,我做好晚餐的三菜一湯,簡單跟小熊交代一下就出門了。進入音樂廳,把手機關上,就沒有再跟小熊聯絡。聽完整場精采的演出,已經過了九點半。因為時間已晚,聽音樂會很專注又亢奮,我的眼皮出現了肌無力的下垂症狀。我趕忙上路回家,想趕快好好休息。

 

回到家一開門,看到小熊迎面而來。「媽媽……等一下可以幫我看一下國文練習卷嗎?」一聽到回家還有「功課」要做,已經沒力的我更像一顆洩氣的皮球。

 

小熊向來都能自理功課,怎麼此時要依賴我呢?依照當下身體發出的訊號,這項要求對我有點勉強;按照教養孩子的準則,我也該猶豫是否要幫她檢查功課。

 

    我遲疑著,但沒有當下表態或拒絕孩子。我說:「媽媽先換下衣服,你先把練習卷放桌上。」等我走出房間拿到這張國文練習卷,瞥見如下的題目:

 

﹝﹞12.「情景交融」是詩歌創作的一大技巧,以下詩句何者最具有此種效果?﹝A﹞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B﹞孤帆船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C﹞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D﹞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17. ﹝甲﹞白日依山「盡」﹝乙﹞人人的欣賞觀點不「盡」相同 ﹝丙﹞一定要「盡」心努力 ﹝丁﹞孤帆遠影碧山「盡」。以上引號中的字,詞性、意義相同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看到如此有文學深度的題目,忍不住在心裡輕呼了一下。不要說國一的孩子,連我都要多想一下才會作答。

 

難怪孩子需要幫忙。我走近書櫥去找一本三民書局出版的「唐詩三百首」,結果沒找到。這時候我聽到小熊說:「媽媽!我可不可以買一本新的『唐詩三百首』?妳那本好舊喔,我翻一翻都怕它會解體……。」原來我不在家的時候,她已經去翻閱我那本高中時代的老書了。

 

看來小熊嘗試過自己去解決這些國文難題,我忽然感到有一點安慰。本來心裡一直在嘀咕的我,此刻一掃身體的疲累和心中的猶豫,坐下來耐心地看這份困難的練習卷。

 

    我向來注意培養孩子獨立負責的學習態度,也避免為了讓孩子作業滿分而天天檢查功課。此刻孩子發出求救訊號,我要考慮的是孩子的需要,還是我的教養堅持?

 

我想,教養不需要變成一種鋼鐵般的紀律。在信念與執行之間,必須能容許彈性和人性。與其為孩子此刻的「依賴」而懊惱,不如著眼於孩子對媽媽的「信賴」而歡喜。

 

孩子獨處了一個晚上,除了有實質的課業困難需要協助,也許她還需要一點心理上的「安全感」。這時候幫她看功課,不是放縱孩子依賴,而是細察並相信她真正的需要,透過陪伴和協助,進行一種心靈的親密互動。

    我看完這張練習卷上小熊不確定的幾題,把建議的答案用鉛筆寫在旁邊,也跟小熊說說我的看法。小熊開心地說:「媽媽,剛剛查過書,現在再聽你分析,好像更了解,印象也比較深。這樣子蠻好的!」

 

謝謝孩子對我的抬舉。其實以這張國文練習卷的難度,我不一定能完整提供正確的答案,但藉由參閱唐詩工具書和一起進行腦力激盪,我們實踐了一種主動求知和解決問題的態度。說不定這樣的身教和共享,也是幫孩子看功課的附加價值。

 

    我突然發現,該不該幫孩子看功課,可以不是一個二元對立的尖銳課題,而是一種柔軟權宜的生活選擇。

 

多一點相信和同理心,就能體察家人心裡真正的需要。正如這天晚上媽媽獨享的音樂會,因為孩子和我互相信賴與成全,讓彼此有機會探索更寬廣的生活空間。

 

我不禁想,親子生活的距離和緊密,應該是一種流動的狀態。因為信賴,可以讓彼此優遊於兩端之間,而美妙的生活樂章就在其中悠然演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