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六,是女兒國中校慶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好幾個夜晚,我從她準備道具的用心、對我絮絮叨叨排練引起的肌肉痠痛,已經約略體會到她迎接校慶的興奮和投入。「媽媽!妳要來看喔,而且要帶著攝影機來錄影,妳就會知道我們的『踩街表演』是練什麼動作,大腿會那麼痠……。」

 

    從小熊開始上學至今的每一次校慶,我「無役不與」,這次當然也不例外,何況她還「力邀」我當攝影師。正因為每次都參加,「校慶活動」對我已經不太有新鮮感,而且身為家長的我總像個局外人,到後來往往又累又疲勞。而這次校慶的前一晚,我們一家人才剛剛參加了音樂教室的戶外耶誕音樂會,演出結束回到家已經接近十點,但隔天一早不到六點鐘,我就得起床張羅自己和孩子出門。冷冽寒冬,要從暖呼呼的被窩中勉強起床,我心裡忍不住犯一陣小小嘀咕。

 

    孩子前晚一直強調要我參加,甚至還「建議」我怎麼穿著打扮……。既然上了國中的孩子還會「在乎」媽媽,那我就賣力演出吧!於是陪著孩子搭車,在七點二十分到達了學校。沒想到,孩子一進校門,看了一下手錶就說:「啊,來不及了,集合遲到了會被同學圍剿……。」話沒說完就往前衝,瞬間就在樓梯間失去了蹤影,留下慢吞吞的媽媽獨自在走廊上,憑著上次陪她入學的記憶,慢慢地找到她的教室。

 

 

    前晚還一派黏膩,一到學校就把媽媽「遺棄」在走廊上,典型的青春期孩子啊!我走向教室,在走廊上徘徊著,發現我果然是唯一到校的家長。攝氏十度左右的冬天早晨,誰不想待在暖暖的被窩呢?也許爸爸媽媽們晚一點才來;也許覺得孩子上國中了,不一定要來參加校慶;或許,是上國中的孩子不希望爸爸媽媽來。

 

    我一個人在走廊上有點尷尬。透過玻璃窗望見在教室內忙碌著的孩子們,我決定在走廊上遠觀等待。雖然孩子歡迎媽媽到學校,但換了場域,孩子的心態切換了,我也得跟著調整,才不會彼此尷尬。半大不小的孩子,熱情邀請媽媽參與她的活動,同時又想獨立地融入團體;我珍惜孩子願意與我保持「連結」,但也提醒自己,要敏銳洞察孩子微妙的雙重心理,在她的天地裡,與她保持一段合宜的距離。

 

    集合時間到了,我尾隨孩子們到樓下操場。學生們完成整隊,我在一旁走動著,零星幫孩子們拍幾張照片。這時小熊的班導師發現我帶著攝影機,請我幫她錄下孩子們踩街表演、入場和跳舞的過程。原本有考慮提早離校的我,此刻被賦予了任務,就順勢參與到底了。

 

雖然等待的時間有點無聊,但孩子上國中以後,家長難得有機會來到學校,此刻置身孩子團體生活的現場,也算得上我「增廣見聞」的好機會。平常我習慣「家庭小熊」稚嫩貼心的模樣,但是在學校的團體脈絡中,我看到了青春活潑的「學校小熊」。我也目睹許多和小熊樣貌不盡相同的同學們,女孩修長而略帶嬌媚,男孩高壯而煥發英氣─他們的面貌、身材和儀態,都已經逐漸顯出成人的雛形了。

 

我一邊錄影,一邊透過鏡頭觀賞著,這一群青春期的孩子在哨聲和音樂聲中,聽從老師的指揮,熱情又認真表演著團體動作。不論是各班的入場、音樂社團的演奏,還是熱鬧的舞獅表演,專屬於青春少年的叛逆,似乎暫時隱沒於服從與整齊當中;青春無敵的熱力,體現了成熟與稚嫩的微妙結合。這真是一個矛盾又謎樣的年齡啊!我感覺陌生又新奇。也許,上了年紀的我,本來就應該用一種「探密尋奇」的心情來了解、接近國中的孩子……

 


 


在冷風颼颼的操場上,除了間歇需要的攝影,我其實無事可忙,就兀自讓腦袋忙著感受和觀察。導師看我信步踱著,示意我到操場周圍的座位區休息,等著典禮結束後拍攝孩子們的熱舞。

 

從早上來到學校就一直站著走著,的確是累了,不過在寒風中靜坐,可能讓體力不好的自己更加寒冷而疲勞。我走向校舍的走廊,一方面是要躲避寒風,另方面為了打發等待的無聊,我拿出預先放在提袋裡面的書,放在走廊的矮牆上,開始閱讀。

 

    我站在一個不是很舒服的地方,耳邊仍持續傳來長官致詞與頒獎的聲音,但才短短幾分鐘的閱讀,書頁上的文字就帶我遁入一個另一個寧靜的心靈空間。很幸運地,文字與我之間向來有良好的互動感應,短短十五分鐘的閱讀,就給予我如同船舶靠港的舒適和安全感。心靈有所休憩,身體也不那麼疲累寒冷了。

 

    平常就習慣帶著一本書出門,但不一定每次都用得上;這一天,我卻很具體感受到:在一個不是我所歸屬的活動和空間,這本小書陪伴了我,讓我在短暫的安靜獨處中,感受到一個「完整的自己」。這一小段虛擬的「完整」,就足以支撐我度過身處這場校慶的寒冷和孤單。

 

 

身為母親,我深深了解自己在想要盡心陪伴孩子的同時,也曾因為自我的流失、時間被切割而有所掙扎和不安;因此,在為孩子付出時間和自我的同時,我一定要懂得用最「簡約」卻又「充實」的方式來「陪伴自己」。我想,身為母親必須有此心理與實質的裝備,才能持續產生足夠能量來陪伴孩子吧!

 

然而,國中的孩子需要怎樣的陪伴呢?已經學會以捷運和公車在台北市自由來去,在行動上逐漸獨立的孩子,應該不再需要媽媽「朝朝暮暮」、「亦步亦趨」的守候了;但有時候她還會要求我陪她一起搭車去補習、一起用餐。是賴皮、撒嬌,還是仍想與媽媽親暱?我沒有忘記要放手讓女兒獨立,但我也希望自己能正確「接收」和「解讀」女兒發出的訊息。我相信,已經具備自理能力的她,不是在勞煩我;那片刻的黏膩當中,有孩子當下對我的在乎和需要,我想好好珍惜。也許就這麼短短幾年,慢慢地,我就會逐漸淡出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不能錯過現在……

 

    冗長的典禮似乎接近尾聲,學生們要退場了。我闔上書本,來到女兒的班級隊伍,幫他們拍攝全班大合照。之後孩子們整隊回到教室,尾隨在後的我,看到小熊和幾個要好的同學摩拳擦掌要去逛園遊會了。我的「攝影師」角色已經結束,接下來是孩子的時間,也是我自己的時間了。我和孩子道再見,離開學校。


 

 

    十多年來,我的日常活動就是「親子活動」。孩子進入國中,愈來愈忙了,我得學著發展新的生活風格。在孩子忙著、活動著的時候,自己逛逛走走,或偶爾找一家咖啡館,一邊等待一邊獨處。我在學著陪孩子的同時,也陪伴自己。青少年期的親子互動,彼此都需要在獨立與親暱之間醞釀出微妙的平衡。我想,隨時準備好的離開與陪伴,就是無處不在的親情……

 

在咖啡館窗邊的綠意前面,我記下這一天校慶的寒風,也在細細回顧這一天的心情滋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