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女兒拿回升上九年級第一次複習考的成績單。這次複習考,很多學校在同樣的日期用同一份考卷來考,據說參與的學生超過六萬人,所以說它是一次「擬真會考」也不為過。之前女兒考完,就聽她說哪一科錯幾題,答對幾題,好像都沒有在算「各科分數」和「總分」,聽在我這個聯考世代的媽媽耳裡,還真是有點陌生。昨天孩子放學,她跟我報告了計分方式、自己的排名、同學的排名﹝分成不加作文和加上作文兩種﹞,其中的玄機,不只耐人尋味,也令人震撼。

    這一年多來,關於十二年國教的升學、考試、分發資訊,我一直關心和蒐集著,對於當局意圖要革新的方向和理念,我和孩子都很努力去理解和接受。但直到這次親身經歷模擬會考,從會考計分和比序方式﹝以我們所在的基北區﹞,我才切身體會這真的是一個充滿「機關」的設計;而十二年國教的創新和理念,將會在這個制度設計下慢慢實現:隨著每年免試名額逐年開放,總有一天明星高中會成為歷史名詞。每個人都得準確地認識自己,為自己選擇學校。

    女兒的學校作風向來中規中矩,雖然有校排,但不全面公布給孩子,只開放讓孩子個別詢問。因此女兒知道的資訊,都是同學互相了解得來。從孩子跟我的實戰分享,以及我原本對比序順次的了解,我的心得是:

﹝一﹞ 會考其實沒有減輕孩子的壓力,因為孩子要每科考得平均不能有弱科,才會有利。

﹝二﹞ 作文要好,因為會考三級總分相同,就比作文。至於先前讓很多家長放心的七標示﹝即A++A+….等﹞,重要性還不及作文,比序順位還在作文和「志願序」之後。

﹝三﹞ 五科的總分不算數,而答對總題數也沒有意義;答對得多不見得具備優勢,要看是否錯得平均

﹝四﹞極難預估落點,因為最詭譎、最不可能預測的是每個人心中的選擇─「志願序」。


以女兒這一班,就出現了好幾個令孩子們自己都跌破眼鏡的狀況。   

 以平日成績相近的AB同學為例。A同學此次答錯題數十四題,校排是21B同學也是錯十幾題,校排是27。兩個人都是五科全A。學校另有一種校排方式是加上作文,A作文五級分,B作文六級分,把作文列入之後,B的排名立刻升到5。會有這種詭異現象,我推論B同學的A++應該比A同學少一科,才會有這種逆轉。後來女兒跟我說,A同學三科A++B是兩科A++

    會考三等級的設計目的,據說是要消除過去基測「分分計較」的現象。以現在這種「總分不算數、答對總題數也沒意義」加上「作文決勝負」的計分比序,的確孩子們不是那麼能細分高下了。A同學有三科A++,兩科A+,一科A。看起來是比B同學的兩科A++好;但是在比序的時候,兩人都是全A,等級一樣。此時作文就成為關鍵要素,即使A多了一科A++也沒有幫助。

    更詭異的一組同學,女兒班上永不動搖、互相輪流的一、二名,女生C和男生D。兩人都只答錯五題,作文同為六級分,但這次C是校排第一,而D是校排75。因為D的數學錯四題,級數為B++,一科B級讓他一下子就落到75名。如果以過去算總分的排名方式,D還是佼佼者;但現在的會考比序,硬是把D擠到後面去了。D有四科A++,但因為錯題集中在某一科,導致他的排名甚至還落後於前段所述的A同學﹝答錯十四題﹞,還有只有兩科A++、錯十幾題的校排第五名B同學

    不知道我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此次模擬會考,我暫時把心得濃縮為─「總分沒意義、考試要錯得平均、作文有致命關鍵性。」而在會考之外,更重要的是填志願序一定要「保守而真切」,讓最有希望也最想要的志願學校,拿到滿分三十分,才對自己最有利啊!聯考世代的家長們,真的是要學著「換腦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