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南星巴克.jpg

     星期天的早上,和家人在星巴克吃完早餐,留下來繼續看書。三公尺外來了兩位阿姨﹝看上去大約六十多歲﹞,坐下後不久,其中一位接了電話,說著說著聲音開始高亢起來。

        音量不小,所以我雖然專心看書,仍大致聽到是跟訴訟有關。我聽覺一向敏銳,但我想會不會是我比較敏感,於是問外子:「你會不會覺得她聲音很大?」外子有同感。

        我說:「我去跟那位阿姨說一下好嗎?」外子個性敦厚寬容,向來是自己可以忍耐就無所謂,很少去糾正或建議別人,更何況是陌生人。他看了我一眼,緩緩說:「嗯如果你覺得OK就去我是可以接受啦,你如果覺得想做,我都可以……。」聽起來是不鼓勵但也不阻止我。

        我說,讓我試試看吧,我不會冒犯她,但也許可以讓周圍安靜一點。

        於是我起身走過去,挨近同座另一位沒有講電話的阿姨,以手掌略掩口小聲說:「阿姨,不好意思,我們沒有想聽你們的私事,但是我們都聽得很清楚……。」

        阿姨聽了尷尬微笑了一下,我也笑笑,就離開回座。

        外子說:「好像變小聲了呢!」我說:「是啊,你看,大嬸老婆沒讓你丟臉吧!」

        外子乾笑兩聲。他先前欲言又止,默許卻猶豫的模樣,想必是想到老婆的「前科」而有點不放心吧!他與我相處超過二十年,深知我本性熱血,很容易慷慨激昂。他以前常常跟我開玩笑,說如果不是我久病身體不好,可能早就投身街頭運動,不然就當民代了。

        民代當然沒當成,現在的我愈來愈像一個雞婆大嬸。也許這就跟我的老花眼一樣,是年紀到了自然發生,我順應適應的結果。不過我也想過,我的稜角愈修愈圓,是我與「重症肌無力」磨合將近二十年的結果。

        這些年來,這個病不時警示著我,只要煩惱、生氣、激動、任由負面情緒傾瀉而出,不同部位的肌肉就會癱軟無力。吃過幾年苦頭,我漸漸懂得節制和轉化情緒。理性不激動,是生存之道也是生活的王道。這樣的安頓看起來是壓抑,其實是在照顧自己。

        然而世間總有許多煩惱不平的事,凡夫俗子如何能天天心如止水?但因為愛自己,遇到看不順眼的人、事、話語時,就要妥善處理、讓自己好過。經驗值告訴我:「照顧自己」的方法,不是緊緊抱著自己的不舒服,而是把剛才那個一直忍受的「我」,請到一邊去休息;行動的時候,把「目標」放在第一位。

        那個星期天早上在星巴克,當我走向激動阿姨時,是懷著「目標」導向─希望當時的環境可以安靜一點,因此要設法讓當事人願意降低音量。聽她談論的內容,的確會不小心愈講愈激動,想來她應該不是故意的。若直接說「請你小聲一點」,她可能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感覺慚愧丟臉,另一種是惱羞成怒,兩者都可能讓她不太好過。另外,如果她平常就大聲習慣了、不在乎他人,那我直言糾正,她也不會當一回事;如此一來,目的沒達到,自己也感到生氣。


     於是想到從對方心理切入,而不是強調「我」被她吵到。「妳的私事被我聽到了喔!」每個人都在乎隱私,而且這樣對方就知道自己太大聲了。因為不覺得受到批評,可能較不會防衛回擊。

 

        這些心思看起來是為了「不應該」的對方設想,其實是在替自己著想。做這種需要臉皮、力氣但不一定討好的事,一定要讓自己平靜。       我也想過,遇到這種沒有觸犯法律但有點「礙人」的行為,到底要不要站出來批評指正?若我當時能量不足就不勉強做;如果自覺能量夠、氣也足,就不妨一試。但既然前提是「愛自己」,提醒和建議之後,不管對方聽不聽,都把結果放下。若把對方的負面反應攬過來生氣懊惱,那麼想要的「正義」沒伸張,自己的損失也很大,就一點也不利己了。

 

        為了讓世界更美好,我們不可能都不批評針貶。但「批評」是不是一定會劍拔弩張?我想,「指正」有理,但溫和的「建議」更有愛。理直氣和,或許更容易達到「利人利己」的雙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