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不太敢看強調寫實畫面的戰爭片,怕血肉模糊、斷肢齊飛的擬真畫面,讓易感的我心痛神傷。別說是到電影院看大螢幕,連看電視的小螢幕重播都沒勇氣,因此我承認:直到現在我還沒有看過戰爭名片如《搶救雷恩大兵》。

        上週我和家人一起到戲院看了《敦克爾克大行動》,一部似乎該被歸類為戰爭片的電影。因為知道此片是《星際效應》、《全面啟動》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所執導,我預期這部「戰爭電影」會有不同的氣質和氣氛,所以我買了早場的票進戲院觀賞了。

        盛夏的早晨就熱得讓人口渴,我帶了一瓶水入場,直到看完都忘了要喝─從頭到尾,我整顆心都懸著,緊張到喘不過氣、動不了身。沒有史實背景交代、沒有轟轟烈烈的廝殺場面,甚至完全沒有敵方德軍的任何面目;看似「空虛」的戰爭電影,在三個不同時間、觀點的敘事線﹝防波堤、天空、海上﹞巧妙交錯下,以一種貼近人物的主觀視角,讓觀影的我們看著困在沙灘的軍人們,為了求生而掙扎、恐懼,簡直亦步亦趨同感壓力。其間心情起伏上下,如同在看一部緊張懸疑片。

        看完《敦克爾克大行動》,我不想說它是一部戰爭電影,因為主題不是戰事,而是「生存」。電影裡面對話不多,語言節制,筆觸簡約,內裡卻是熱血浪漫。

肯尼斯‧布萊納所飾演的將軍,以望遠鏡看到英國民間遊艇前來,眼眶微紅。下屬問他看見了什麼?他放下望遠鏡,回答:「我看到了『家』。」

接受海軍徵召,駕駛民間遊艇「月石號」航向敦克爾克的道森老先生,對著落難海上被他救上船的士兵說:「我們逃避不了,我們有任務在身。」

         噴火戰鬥機飛行員費洛,看著飛機上的燃油耗盡,仍繼續掩護陸地和海面的同袍,這個決定讓他有去無回,成了敵軍的俘虜。

         這部以戰爭為史實的電影,沒有刻劃戰事的慘烈,卻傳達出「生存」、「回家」是人性中很基本的需求。而人的高尚情操,也歷歷展現於小船上的大人物、戰鬥機上的英雄。

         分秒必爭的生存機會,要自己求生,還是要救人?這是電影自始至終無時不在的探討。在最窘迫的困境裡,人性的卑微被殘忍地逼出極限,我為這渺小不勝唏噓;而艱難中挺立的高尚情操,也深深感動我。在極端的壓力下,究竟要如何抉擇?螢幕之外的我,不禁檢視自己的能耐……

         「抉擇」很難,因為「負責」的沈重。當我還能為選擇而煩惱,表示我的人生還有足夠的餘裕,因此我是幸福的。

    《敦克爾克大行動》細膩探討人的受苦和勇氣,在我看來它是鼓舞人心的電影,也是激勵思考的電影。它讓我更加明白:渺小與偉大,都是人性;當人把「大我」置於「小我」之上,是何等的真善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