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DSC_4551 縮小.jpg         

               

      連續幾天,將要上大學的孩子在學校參加「新生書院」(新生訓練),利用孩子在校住宿期間,孩子的系為家長在週末安排了座談會。我收到通知時有點意外,沒想到大學也有這樣的活動,我還以為「學校日」只到高中為止呢!   

              說到「學校日」,我想起三年前孩子剛考上高中,我參加完班上的親師會,接著到演講廳聆聽一場由輔導室主辦的演講─「如何協助培養孩子生涯關鍵力」。講者是知名財經週刊集團執行長,她從自己的求學和就業經歷,來闡釋「學業」與「成功」的關係。

時隔三年,這場演講仍令我印象深刻。執行長述說自己的人生故事,從十八歲得到的一顆「鴨蛋」開始─大學聯考,數學考了零分而落榜,沒有大學文憑,靠著自己的努力、毅力和創意而有今天的成就。她說:「千金難買少年貧」, 「沒有」是老天爺送的禮物。她說自己一輩子在訪問大人物,明白人如何成功,而「大學聯考測不出我擁有的能力,這個理解支持我一路做到總編輯並且成為集團執行長。」

執行長的演說生動有趣,人生故事也很勵志;但不知是否因為來到一所一般認定的明星高中,為了凸顯一種對立的價值,她的切入與闡釋,最後導入一種「學業成績很不重要」的氛圍。我還記得演講結束,校長上台總結時,以幽默的方式說:「我們今天謝謝執行長精采的分享......雖然文憑不會保證成功,但讀讀書、把功課照顧一下,也不會有壞處的….。」

觀眾席裡的家長和同學們聽了都哈哈大笑。校長如此「神回」,我並不意外,因為整場演講聽下來,我的確感受到一種定型化的「成功」定義,以及二元對立的價值觀。也因為這天親聆執行長的告白式分享,我恍然大悟為何這家財經雜誌經常會做一些類似的封面故事,例如「兩種狀元」,分析歷屆資優的「聯考狀元」,後來的表現不如「社會狀元」,甚至有不少狀元隱沒於芸芸眾生之中,面孔模糊。

        記得當時執行長在演講也提到這個她引以為豪的報導專題。她說根據他們對聯考榜首的追蹤調查,其中至少有八位女性在榮登狀元榜之後,在所有搜尋引擎與資料庫中,查不到任何一筆相關資料。「她們就這樣消失於茫茫人海中,可能畢業後結婚生子,成了家庭主婦。」

雖然我不是聯考榜首,但身為「家庭主婦」的我聽到這裡似乎也「中槍」了。執行長用「消失於茫茫人海」來形容家庭主婦,難道自己(以及聽眾當中許多主婦和媽媽們)是社會上的「隱形人」嗎?但比較讓我感覺執行長對「家庭主婦」意有貶抑,是她在講述自己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給予孩子太多,因為「我不是貴婦,不像家庭主婦那麼閒」。

一位專門服膺「成功」價值並專做相關報導的總編輯如此評價「家庭主婦」,並不讓人意外。我在觀眾席裡,心裡默默回應台上的執行長:「其實這些女性『榜首』可能有妳想像不到的人生遭遇或個人生涯選擇。她們在社會某個角落一直勤懇耕耘家庭,根本沒有從世界上『消失』;妳用一種特定框架來界定,看不到她們的價值,就覺得她們『失蹤』了。她們沒有在鎂光燈下,妳怎麼知道她們的快樂圓滿一定不如雜誌裡報導的「成功」者呢?」

我也想:「成功」這件事,是不是需要用「聯考狀元」、「社會狀元」這些標籤來界定和討論?台灣社會上慣常稱頌學業和升學考試優秀者,這是一種迷思;學校成績與日後成就是否正相關, 在許多企業家的故事裡已經得到充分證明:專注、韌性、企圖心等人格特質才是出頭致勝的關鍵。然而,因為文憑不能保證事業的「成功」,就因此形容高學歷但後來沒有聞名於檯面上的人為「沉沒於人海」,無非也是一種偏見。

        根據何倫(Holland)人格興趣類型理論,人格特質與職業類型可分成實用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藝術型(Artistic)、社會型(Social)、企業型(Enterprising)以及資料型(Conventional)等六種。以此來看,學業成績好的研究型人成為老師、學者或者考入公務體系,不擅長讀書考試但具有企業性格的人成為企業家,都是「適性」的表現與結果,沒有哪種「狀元」輸給另外一種「狀元」。

    我倒是覺得,如果一定要成為名人或企業家才叫做「成功」,反之則是「消失於茫茫人海」,這種「線性人生觀」,會讓攻頂者自滿,未竟者自慚,基於一種競爭求勝的心態,兩者同樣是疲累不堪。

其實人的「自我實現」可以有很多種形態;且當我們追求頂尖,常常忽略所謂的「成功」是得自於許多自己沒看見的、眾人的「分工」。孟子說「一人之身而百工所為備」,後來被引申為「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在在說明一個社會的運作,我們每個人一天日常生活之所需,都依靠社會上具備不同特質、專長、不同崗位的所有人付出與合作,才得以完備。好比一本報導「成功」的財經雜誌,從採訪、定稿、印刷、販賣、運送,需要經過多少永遠不會被報導的「非成功人士」之手,才能讓這些成功者故事被廣泛閱讀流傳。

我很喜歡一行禪師的正念教導,他提醒我們用心觀照每一湯匙的食物,即使是夾起一根四季豆,都花點時間去體會這是一根蘊含整個世界的四季豆:裡面有雲、陽光、土壤、整個地球和農夫的心血。想著這一口,吃下的是天地萬物以及所有人的合作,我們內心會時時記住所有人的「分工」,而不只念著自己的「成功」。其中的「平等心」和「感恩心」所發揮的價值與能量,我相信不亞於企圖心、冒險心等致勝特質。

在參加孩子大學的學校日前夕,我回憶起一場三年前在孩子高中聽的演講,想著孩子在成長展翅的路上,將一路吸收學習各種資訊與價值觀。此刻我想跟年輕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另類省思:雖然成為一個更有智慧的人,不一定能讓我們成為像郭台銘一樣的企業家,但當我們能更圓融平等看待一切,除了自己寧靜,社會也能夠更和諧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