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印DSC_2224-20180727-173813 縮小.jpg

溽暑七月,世足賽在莫斯科戰況正熾,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有一支少年足球隊更牽動著我的心。

      泰國野豬少年足球隊受困岩洞十八天,集合全世界的科技、菁英與愛心,透過團隊合作與正確判斷,十三位受困者終於重見天日。獲救之後,世界各大媒體紛紛以「靜坐冥想而保命」報導25歲的教練艾卡波,在受困期間帶領孩子們靜坐,保持心境不紊亂,維持身心能量,而能撐到獲救。

       我想,這也許是第一次,「禪修靜坐」成為全世界的焦點新聞話題。很巧,當時我正好在閱讀一本出版不久的新書《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天下雜誌出版)。這則「靜坐保命」的新聞,恰好鮮活佐證這本書企圖驗證的:「禪修練心」 讓人不受焦慮和恐懼等情緒綁架,臨危不亂、熬過難關。

      《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不是一本禪修手冊,全書夾敘夾議,記錄以腦神經科學實證禪修功效的歷程,是一本兼具回顧與展望的「禪修科學故事書」。兩位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和理查‧戴維森(Richard J. Davidson)都是傑出科學家,從年輕就禪修至今,相信禪修可以「訓練心、形塑腦」,並且可以由初學的「狀態」變化,經由如運動一般的持續鍛鍊,轉變為持久的「心靈素質」。

      為了向世人證明這種深層正向的生命轉變,他們長期追尋禪修如何改變人們生命核心的神經科學證據,而完成這本架構完整、企圖遠大的書。雖然長期懷抱願力和使命,但因為禪修被認為有神祕色彩,相關的研究不被當時的心理學認可,因此有一、二十年之久,他們在公開場合絕口不提禪修,「保持低飛,躲過雷達偵測」。(p55)。

     在書上讀到兩位科學家保持低調,觸發了我體驗禪修的微妙心情。就本書對禪修的定義來說,我所接觸的算是「走得廣」(相對於「走得深」)的實用禪修。因生命中大半時光與疾病共處,我在醫療之外尋求身心安頓的方法,透過閱讀聖嚴法師、一行禪師、達賴喇嘛的著作和參加禪修課程,我得到靈感與依靠,將禪修正念應用於轉化日常難題,感覺身心能量明顯提升。

     舉幾個具體例子:有一次眼睛症狀痛苦數月無法好轉,決定調整心態「接受」現狀,找出與之共處的意義感,沒想到幾天之後出現「奇蹟式」緩解。另一例是幾年前因手術引發荷爾蒙變化,出現輕微憂鬱,在腦子鬼打牆時嘗試將「自我」和「念頭」分開,並且連續數日聆聽節拍器的規律敲打聲,藉此集中注意力,結果有效降低焦慮、恢復生活機能。近一年半來,我規律每日晨起靜坐,心神比前更清澈專一、體力也有進步,愈來愈不像罹患「重症肌無力」的病人,連游泳都突飛猛進到一次可游1000公尺。

    朋友見我活動力愈佳、氣色更好,關切我都做了什麼?通常我會說明勤於運動的好處,但其實我更想不藏私分享:除了身體的運動,我還受益於「禪修正念」這項「心靈的運動」!儘管熱血,我多半還是保持低調,因宗教與神祕的聯想,說了若不被想成古怪,也是聽者藐藐。

     閱讀《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時,看見自己生活課題上的實踐,諸如找出意義感、集中注意力、靜坐,在書中有科學實證的討論,忍不住在內心喊出「賓果」!雖然我的實用禪修體驗,不在兩位作者所堅持的嚴謹科學認證範圍,但我非常樂見有這本書提供「精神支持」,闡明「禪修」和「正念」的確能引發大腦和行為顯著的改變,提升身心健康,提升生命內涵。這一點也不神祕,而是可驗證的事實。

    《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在前三章鋪陳兩位作者追求禪修科學的脈絡之後,接著敘述他們科學研究的歷程,從第五章到第十章各有特定主題,分別是:「壓力與情緒」、「慈悲心」、「專注力」、「自我」、「疾病」和「心理治療」。對尚未認識禪修、正好奇觀望的讀者,雖然無法從本書得到具體的禪法指引,但或許能從這些討論中,對「心」的運作有一番嶄新的認識。

      數位時代的我們愈來愈習慣於一心多工,其實磨礪「注意力」,才能強化我們的心智。原本以為真實無比的「自我」,其實是內心小劇場所建構,經由探究、解構和管理,可以免除自我引發的焦慮、恐懼和痛苦,不受破壞性情緒劫持,而得到情感彈性與自主。以「平等心」來理解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想離苦得樂,培養「慈悲心」,進而散發愛與利他精神,產生愉悅幸福感……。

      在一本知識性的、而非帶領體驗的書中「看」到心的運作和腦神經迴路的數據,如果讀完停留在「理解」,就只是知識性的經驗。又因書中驗證「內心質變」的對象都是「奧林匹克級」的高深瑜伽士,且作者們矢志以科學視角來觀察禪修的能與不能,這會不會讓讀者更感「禪修」遙不可及,與自己無關呢?

     從改變心到形塑腦,需要透過實踐和體驗。從「看心」到「觀心」,需要依靠持續的「覺知」,讓「知識」成為「狀態」,再轉為「質地」。凡夫俗子的我們,能否因瞭解、接觸禪修而改變生命?《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雖然是在瑜伽士身上驗證內心質變的證據,但書中不斷強調「持續鍛鍊」的重要性,這對於我們一般初學者,頗具「有為者亦若是」的激勵作用,這是我認為本書非常值得肯定的價值。

     如果「練心」就像練身,那麼健身房裡可以練,家中的地板上當然也行。因此,不是高深瑜伽士的我們,以廣泛普及的「正念修行」作為日常的「心靈體操」,也得以鍛鍊自己的心智,擁有面對世界和生活考驗的積極能量。

     《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的作者們憧憬一個美好的願景,也是我深深嚮往的未來:每個人以心靈鍛鍊照顧好自己,個人的心轉化了,得到健康和幸福,進而以平等心和慈悲心為舵,以行動改善世界。

     由此可見:個人的一小步,是眾人幸福豐美的一大步。我們怎能不說:鍛鍊自己的心,是最務實的運動,最深邃的善行呢?

 

◎ 原文載於「獨立評論@天下」,請點入: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23/article/7129

◎更多本人在「獨立評論@天下」的文章,請點入此網頁:https://opinion.cw.com.tw/search/doSearch?key=%E5%91%82%E6%96%87%E6%85%A7

●《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資訊: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8422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