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熊放學回家,放下書包,一如往常到廚房找媽媽要點心吃,然後開始當天的「學校生活簡報」。

    小熊吃著紅豆湯,一邊說:「喔,媽媽,今天國文老師把上次考試的作文拿給我,今天又要排順序和登記分數了。」小熊擔任班上的國文小老師,常常要帶全班整疊考卷回家。

    自從實施九年一貫教育之後,現在學校國文授課時數變少,孩子們不太有機會練習作文,一個學期頂多兩三篇,在學校課堂上寫的更是稀少。一聽小熊說有學校的即席寫作,心裡高興著:「總算有練習一次啦!」同時也很好奇,孩子會寫出什麼樣的文章呢?

    小熊從提袋裡取出一大疊作文紙,放在餐桌上。我拿了第一張,看了題目─「修養兩個字」,而題幹說明是:「修養,可分成修身和養性…..。」

    我還沒看完題幹,忍不住心裡喃喃自語:這樣的題目對十四歲的孩子好像有點「老成」,而且還要在一堂課四十五分鐘內完整論述,不是很容易呢!隨意翻看一下,發現老師批閱的成績高低分差距很大,我甚至看到一篇只有四十分。有的孩子寫到翻面,有的孩子只寫了五、六行。

 


 

    我找到小熊的作文,寫了大約五、六百字,得了八十九分。八十幾分的同學有三、四個,八十九算是高分了。我接著看了一下小熊怎麼寫:

    要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需要「修身」和「養性」。「修身」就是修煉自己,使自己不俗。「養性」就是培養性情,陶冶自己的品德。這兩件事情都不容易達成,因此我們需要更努力,才能使自己「有修養」。

  一個有修養的人,擁有美好的品德,擁有斗大的度量,且不隨意發脾氣。遇到困難時,總是能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並能三思而後行;沒有修養的人,是橫衝直撞的,常與他人起衝突。遭遇麻煩時就會憤怒,甚至有時會惹人嫌。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成為有修養的人。

  「修養」,可以幫助我們化解尷尬和緊張氣氛。有一次,我看到朋友寄來一則手機訊息,打開一看,我的朋友用很生氣的口吻寫了一串無禮的文字,我看完以後勃然大怒,心中的疑問接連出現:「我什麼都沒做,她憑什麼這樣罵我?」、「我又沒招惹她,為什麼我會莫名其妙被責怪?」當我準備以牙還牙回覆那位朋友時,我停下來,思考了一會兒,我想到:在我了解事情原委之前,不應該貿然行動。於是我改成用溫和的語氣問候她:「妳怎麼了?」後來,我們使用電話聊一聊之後,解除了所有的誤會,這件事便圓滿地解決,以喜劇落幕了。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修養,但我能確定的是,要有修養的第一步是要有冷靜的態度,才能順利解決事情。

  「修養」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它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平順,減少更多摩擦,因此,我們應該以「有修養」為目標,朝著它努力前進。

 


 

    小熊這篇作文,讀起來有點淺白,但在時間壓力下似乎還能頭頭是道;而真正讓我會心一笑的,是她寫在第三段裡的實例。那是在我們生活中實際出現的案例,而且還是母女一起腦力激盪解決的呢!

    記得當時小熊看了簡訊很生氣又莫名其妙,拿著手機來找我訴苦。我明白孩子被冤枉又被辱罵的委屈感,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本能會想還擊。我想起自己人生當中的類似經驗,隨著年歲漸長,我逐漸領會也學習到最好適時「修正」這種本能反應,才能好好處理問題;而第一步就是先「放下感受」。

    我告訴小熊,先化解自己被挑起的怒氣。把「自己」從生氣的負面情緒中抽離,轉移重心。「妳現在要看到『妳同學在生氣』,而不是『自己被冤枉或冒犯』。焦點不在自己,也不把對方的反應都想成和自己有關連,妳就不會火大。」

    我要小熊去想像,同學正在怒氣沖沖,已經是一種受罪的狀態;只有自己先抽離,才不會一遭遇到損人的言語和態度就毛躁,也能消除自己「受傷害」的負面干擾。如果讓自己升溫,並且同樣回應過去,只會讓怒火燒得更旺;自己先降溫,對方的火就燒不過來,才能進一步處理。

 


 

    小熊說:「但我白白被罵,很倒楣耶!我又沒有說那些話,是她自己胡思亂想的……。」

    我說:「莫名其妙被罵當然會很不愉快呀!仔細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像她簡訊上寫的那樣,如果真的沒有,那她的情緒就可能不是妳直接引起的。也許是妳同學那天一回家就挨罵了,也可能當天考試考不好,或遇到其他不順的事情,心裡很不愉快,沒有處理好,而妳遭到池魚之殃。就當做她是在宣洩情緒,別把自己捲進去,這樣你就不會那麼生氣,反而有點同情她了。」

    我接著告訴小熊:「雖然同學對妳的反應不是很恰當,但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提供我們一個思考和提昇的機會。說不定自己也有什麼小地方是需要改進的!」

    後來小熊和同學通上了電話,同學發現是自己一時想太多,化解了不安,心裡也舒坦了。小熊說:「還好我當時沒有急著反擊,要不然兩個人罵來罵去,就做不成朋友了!」

    事隔數月,看到孩子在考試的作文裡以這段生活插曲舉例,想來這個經驗和道理,已經在她年輕的心靈裡生根了。小熊身為獨生女,我是她目前日常生活裡談話最頻繁的對象,她也一直很樂於與媽媽對話。有時我會擔心自己的興趣和談話不夠「青春」,讓孩子太蒼老;沒想到熟齡媽媽的體會與分享,在孩子的人際關係上發揮了一點正向作用,還能應用在考場作文上。這也算是「一舉兩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