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地平靜河面DSC_0372 縮小.jpg          

 

           畫家朋友的作品在大學的管理學院藝廊展出,我和另一位好友與她相約在星期一午後碰面,一起欣賞畫作。這天剛好也是女兒在這個學校展開新鮮人生活的第一天,我看畫的時候想到她就在附近上課,心裡有一種微妙的親近感。

         賞畫之後我們在旁邊的咖啡座談天。四點半左右,兩位好友各自有事要離開了,我看已經接近孩子最後一節的下課時間,想著要不要留晚一點跟她一起回家?這時我看到手機裡有一個通知,是孩子給我的訊息:「我晚上要去打羽球。」

         很簡約的一則「通知」,這意思應該就是不回家吃飯了。早上出門前忘了說?還是臨時決定的?若早知道,我出門前就不會先準備這麼多晚餐料了。回到家拿出已經在冰箱冷藏室退冰的雞胸肉,搭配備好的西芹、胡蘿蔔、小黃瓜,還是炒成了一大盤「彩蔬雞柳」。我一邊吃飯配菜,一邊自忖:是呀,今後孩子都不用帶便當了,晚上也可能經常臨時不回家吃,現在我得學習調減每天的備菜量,而且要有「機動性」。

              一個人吃著這道樸素但營養的家常菜,腦中突然閃現日前一位朋友與我的對話。好友精於烹飪,也非常重視食材的衛生安全,知道我女兒要上大學了,問我:「我們自己煮一向很注意,以後她會常常外食,妳會不會擔心?外面的菜有沒有洗乾淨、用的油有沒有挑選過......。」

         我回答得有點阿Q:「孩子從出生就吃我做的菜到現在,我已經幫她『打底』十八年,就相信她有足夠的健康能量來『解毒』,也培養了選食物的品味和判斷力吧!如果她是住宿舍、甚至出國留學,我根本就管不到啊!」

         朋友很驚訝我如此「神回」,其實我心裡想:要擔心,真的擔心不完。

    媽媽的關愛常常以「好壞」為出發點。然而當孩子開始發展主體性,所謂的「關心」,在他們看來比較像是擔心,而「擔心」之中隱含的「上對下」與「評價」,孩子察覺得到。記得女兒進入青春期後,開始喜歡一邊讀書一邊聽音樂。我自己是需要安靜才能專注的,曾經因為多問了一句:「這樣戴耳機讀書,會不會不專心?」引起孩子情緒反彈。雖然自認為很冤枉,但孩子的反應也引發我更小心觀察與反思:也許她對「聲音」的倚賴,如同我需要「安靜」,沒有對錯與好壞,只要適性、相應就好。

         在那之後,我學到了「少問」。但媽媽們常常是嘴上不說,「擔心」卻寫在臉上。有位朋友曾幽幽告訴我,她已經能忍著什麼都不管也不說,但高中的兒子卻說:「我看到妳的臉就很有壓力。」幾個月前,我曾經因為女兒皮膚過敏反覆發作而自責鬱悶,結果女兒反而對我「曉以大義」:「媽媽,妳別那麼擔心好嗎?是我在痛在癢,但我知道這個會好的!妳的表情那麼苦悶,讓我好擔心。別讓我擔心妳,好嗎?」

                 原來擔心的「意念」也有負能量,即使不在話語中,也能在親子兩端來回瀰漫,形成氛圍。孩子對媽媽「直白」反應,不是不愛媽媽,而是不愛「被擔心」。朋友的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被充分接受,我的女兒感受到情緒的負擔;他們除了希望自己被全然接納,其中也隱隱然有一份期待:媽媽快樂,他們才會快樂

         於是我明白:親子之愛在「變」與「不變」之間流轉,「不變」的是血濃於水,但愛的形式在不同的生命週期,一直在變化。孩子從嗷嗷待哺、需要媽媽亦步亦趨,到追求自主而與媽媽有所衝撞─愛的演化史,是從「相互依附」轉向「彼此自足」。當孩子想自由呼吸,媽媽也要跟上來,學習新的吐納與收放。

         媽媽要跟著「變」,說來簡單,做起來不見得容易。無論是全神貫注於母職的全職媽媽,還是即使每天工作做不完也趕著要接孩子的職業婦女,懸在甜蜜與負擔之間的媽媽心,就是一顆易碎的「玻璃心」啊!要對時時牽掛的孩子少問、少管,要能在不小心踩到地雷時完整無傷, 豈能一朝一夕就冷靜至此?

         一個轉念的關鍵,是將目光轉向自己。除了細膩體察長大中的孩子發出的訊息,也要時時自我觀照:此時的人生任務,不再是無微不至照顧孩子,而是呵護自己。對自己「慈」, 才有能力「愛」,用慈愛照顧好自己,也就照顧了孩子。如此昇華的親子之情,能讓彼此的生命如花朵綻放。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自我或相互提醒:「孩子大了,要放手」。然而真正的放手,其實是「放心」。捨下那分擔心與操心,接受孩子已經準備好面對自己人生的苦樂順逆。母親試著把心量放大,超越杯子大小,擴大成河流;即使有酸甜苦辣滴入河裡,取一瓢飲,也嘗不出那味道了。

 想起近日一位長輩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能一輩子照顧孩子,但無法照顧他們一輩子。」簡單的話語,有不容易的超脫,但為人父母總有一天要目送孩子,需要及時鍛鍊自己順時應變的能耐。孩子開學這一天,我體會到的「機動性」不只在未來煮飯的臨機應變,也要學習把無微不至的媽媽心,彈性調整為「冷靜的溫暖 ,被動的支持」。

孩子的開學日,也是媽媽的開學日。孩子揚帆,媽媽也有嶄新的出發!

 

    ◎本文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觀看原文,請點入連結: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23/article/61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