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池邊 DSC_1761縮小.jpg

 

這幾年,實體和網路書店的暢銷榜上,總見「情緒」和「心理」類書籍盤據長銷。家庭互動、職場人際、情緒探索……這些主題反映了大眾藉由閱讀尋求撫慰和解答的生活面向。而近一年來,我發現有一個相對小眾的出版主題──「高敏感」漸漸活躍起來,並以「天賦」之姿成為話題,令我眼睛一亮。

       我不敢說「敏感」是我的天賦,但我很清楚,「敏感」是我的一項明顯「特質」。

      我的感官靈敏,可能數倍於一般人。在二樓上班,樓下有一家烘焙店,下午23點麵包一出爐,我馬上知道。同事們後來也聞到香味了,但那是至少5分鐘之後。

      和家人一起到桌球店貼膠皮,入內之後,我感覺站著不太平衡,就想走到店外等待,但家人只覺得我很奇怪。老闆見狀說:「我們這裡的地面是有一點點斜,但很少有人感覺到,太太妳很敏銳喔!」事後我被家人笑說,簡直是安徒生童話裡的「豌豆公主」,睡在幾十層床墊和羽絨被上,還是被底下的一粒豌豆弄得睡不著。

           我的敏感不只在身體感官,心靈也細膩易感,腦子常常很忙。我喜歡聽音樂,有時樂音灌入內心如浪濤拍岸,我會感動到心靈飽脹、眼眶濕潤。日常晨泳,身體划水以自由式前進,腦子也同時文思泉湧,以致於上岸梳洗之後,往往第一件事是用紙筆速記剛剛滑過腦子的字句。許多札記和書寫,都是在游泳的時候「順水成章」。

在一般可見的條件下,我很容易被歸類為幸福勝利組;但年輕就罹患重病,身心都纖細敏感,容易受外界刺激、被內在念頭帶動,情緒纏繞,常常不太快樂。經常被身邊的人說「想太多」,自己也身心俱疲,只有同為「高敏感族」才能感同身受。

所幸,市面上出現愈來愈多專論「高敏感」的書,透過科學研究、深度訪談、臨床經驗,以豐富的資訊告訴我們:「敏感」並非怪異、脆弱,只是與眾不同,而且還是一種獨特「天賦」。心理學家們針對「敏感」做出如此細膩的「導/倒讀」,必然讓高敏感族如遇知音,深感寬慰;如果「非敏感者」也願意來讀,就有機會了解敏感者的思維和情緒,原來「玻璃心」的背後不是莫名其妙,進而欣賞體恤,達成彼此雙贏。

然而,這個「知己知彼,和樂融融」的畫面,可能只是一個理想。我們難以期望會有多少有心的「非敏感者」 透過買心理書來理解「非我族類」,畢竟人們傾向於藉由外界資訊驗證自己,而非他人。而高敏感族有了這些書幫自己「鹹魚翻身」,是否要因為這個標籤,而感到更安全鞏固?除了得到共鳴和救贖,敏感者還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高敏感」的探討愈來愈多,閱讀這些對自己「知之甚詳」的書,欣喜之餘,我採取的態度是「了然於心」,但也避免處處「對號入座」。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熟年如我,已經愈能明白:最重要的是看清並接受自己。「高敏感」的標籤和定義,我不依附套用,而是希望與「敏感」保持一種「適時出入」的流動關係,並從中超越揚升。

     想要與「敏感」保持有點黏、又不要太黏的良性關係,必須對它深入透析,謀定後動。

首先,我以行動對治敏感對情緒的影響。十多年前因為陪孩子學游泳,我培養了固定游泳的習慣,發現運動能有效阻斷敏感憂鬱,是最佳平衡與療癒之道。於是每當有具體或莫名原因,我發現敏感的副作用來敲門時,就馬上從「感受」模式切換到「運動」模式。即使只是在室內地板上伸展拉筋,都讓大腦立刻分泌多巴胺,提升幸福感。

除了身體的鍛鍊,我也努力培養「覺察」的習慣,執行心靈管理。有鑑於敏感的人傾向於相信一致性、在意語言、低自信,我嘗試以「相對性」為核心觀念,應用在各方面的覺察:

一、以「相對」的眼光「欣賞差異」:明白自己與眾不同,也以開放心胸接受他人與自己的相異,有利於降低對別人高期待,避免自己失落。以敏感者特長的「同理心」來平等包容差異,每個人都不一樣,每一種人都不奇怪。

二、以「相對」的位置「觀察自己」:看見自己「老毛病」出現時,警醒地把自己分開成兩個人,告訴自己:那邊那個敏感、「想很多」的人不是我。跳出來,也不去細數那些「感受」,避免讓它立體若真。分成兩半之後就不會陷入鬼打牆,可以讓自己維持在中道。 

三、      以「相對」的心態「逆向操作」:針對自己容易產生煩惱的情況,以相反方向轉化消融。譬如敏感的人細膩、認真、感受深刻,容易把他人不經意的言行當真,就常常練習當下跟自己說:「沒有關係」。情緒易升溫、太容易回應他人需求,記得當下在心中幫自己「讀秒」,緩衝、冷卻之後再反應。    

四、     以「相對」的回顧「耙梳成長」: 養成寫札記的習慣,記下日常的糾結和解決。回頭翻閱,點點滴滴立體對照出自己的進步,今昔之比便足以激勵自己繼續跨越。也可以在筆記本上寫上對自己有用的「金句」,做為補強心靈的維他命。

      以具體可行的策略來管理「煩惱」,同時分析自己的敏感,將之昇華為「敏銳」和「感性」,藉由切換,讓自己更完整。對他人,我要能敏銳地同理和體察對方的需要;對自己,因為細膩易感和豐沛想像,我充分享受獨立的內在世界,優游於豐富的藝術天地和精神生活。如此,「敏感」不再是困擾,而是一種可以良性發揮的氣質。

我曾經為敏感所苦,也常見敏感者易落入憂鬱狀態。深深覺得敏感者莫輕易將人生套用在「敏感」的刻板印象中,更重要的是悉心照顧自己的狀態。如果「敏感」寫在DNA裡,它是老天給的缺陷還是禮物?透過自由意志,人生可以從宿命變成選擇題,更可以成為開放的申論題,創意揮灑。

從自己身上撕下「敏感」的標籤, 與自己的「敏感」靈巧共舞,你能豐盛自己,點亮他人,創造燦爛人生!

 

◎本文為筆者於【獨立評論在天下】之專欄文章,請點入連結: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23/article/69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