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5c91ead1732b2.jpg

                (圖片來源: 《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劇照) 

                   胖胖的男孩因被人嘲弄是「豬」而心事重重,坐在餐桌前沒有開動。媽媽憤怒地拿起熱湯飯,整盤淋在他頭上。

        媽媽在電話上與男人說情話,男孩拿著過期繳費單在一旁頻頻插嘴。媽媽掛下電話,掄起球拍狠狠抽打男孩,直到他癱在地上。

        十七歲的男孩與媽媽起了爭執,媽媽憤而拿起水果刀,怒喊:「你的臉真噁心,我不要看到你!當初沒有生下你就好了!」並進而劃傷兒子。兒子摀著手臂,鮮血汩汩流出。

        以上是日本電影《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的幾個場景。放映過程中,不時有觀眾啜泣、擤鼻涕,我也聽到有人被一些場景嚇到,倒抽一口氣的呼吸聲。

        《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是一部描寫受虐兒走出家暴傷痛,迎向光明和奇蹟的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歌川泰司於2013年發表的漫畫作品,電影中描述的正是歌川的親身經歷。近年來台灣社會上也頻傳家暴和虐兒事件,對觀眾來說這樣的題材應屬寫實,但上述衝擊畫面在眼前上演,一般正常成長的人還是會覺得不可思議,簡直像在看「恐怖片」。

        因為個人一些見聞與經歷,這部影片在我看來並不離奇。觀賞這樣的電影會引我同情共感,但我更想觀察:除了一定賺人熱淚之外,它還想傳達什麼?

        首先我注意到:這部題材陰暗、本該驚悚虐心的電影,影像風格和節奏很柔和,電影的色調也是明亮溫暖。主角泰司回憶中的暗黑媽媽,也經常穿著嫩黃柔亮的衣裙。溫馨的視覺緩和了沈重題材對觀眾的心理衝擊和壓力,顯示影片有意營造樂觀高昂,引起觀眾親近與共鳴

        明亮之下總有陰影,就如同小泰司的笑臉之下,其實藏有複雜百轉的心理幽微。由童星小山春朋飾演的小泰司,面對母親長期的惡意與暴力,從未停止對母親依依仰望,令人心疼不已。他細膩詮釋年幼的孩子如何為自己的受虐找出過下去的理由,心碎時就以自抑的假笑埋藏痛苦。要從悲慘處境掘取正向元素,需要在心裡為扭曲的母親辯解,方法之一就是「自責」:是自己不好才會惹母親生氣。

年幼孩子對母親始終孺慕和依賴,是出於天性、也是權力結構下的需求。泰司長成青少年後,依然被母親虐打甚至割傷流血,忍無可忍終於離家。雖然形體強壯了足以離家自立,但長期的壓抑、內疚和羞恥在心中已烙下強烈的卑微感。成人後的泰司在外人看來像陽光暖男,內心卻自覺不配得到愛與讚賞。

「卑微感」是泰司被虐之後的心理後遺症,其實也是施暴母親光子的自我心像。飾演光子的吉田羊稱職演出光子亮麗外表下的陰暗,但本片對光子的心理背景著墨不多,除了先生在她懷孕時外遇,影片也只簡單透過泰司阿姨,交代光子幼時家貧且遭受暴力。卑微感讓成為母親的光子只顧面子尊榮,無愛無感,自身內外失衡,就把情緒宣洩在兒子身上。

《不管媽媽如何討厭我》做為一部企圖感人勵志的電影,勢必要讓我們看見「改變」如何發生。外在點燃內在動能,第一個關鍵人物是一位從泰司幼時就疼愛他的「奶奶」,她以完全的接納與支持,啟發泰司珍愛自己,不再自貶為「豬」。泰司長大後在職場和劇團結識了幾位知心好朋友,以暖流打開泰司閉鎖的心胸,並鼓勵他修補母子關係。

但泰司發現,久未聯絡的母親某日突然找上只是為了顧全自己面子,對他竟毫不關心,因而失望透頂。好友大將告訴泰司,繼續怨恨媽媽可能會後悔一輩子:「如果你希望她改變,先改變你自己。」於是泰司以笑容和美味餐點討媽媽歡心,面對媽媽頑強冷漠,依然打死不退。

銀幕上出現泰司臉部大特寫,抿嘴在內心吶喊:「我才不會這樣就認輸!」不可思議的堅毅在此時達到催淚的高峰,我身處滿溢感動的觀眾席,內心卻浮現不安。

如果身邊親友對一個恐怖情人一廂情願,我們通常會建議他/她趕快分手;但如果施暴者是母親呢?親子關係血濃於水,即使傷痕累累也期盼和解,這是受虐兒的痛苦與矛盾,但「改變一個人」談何容易?

        原著小說輕描淡寫,故事結束於泰司說服媽媽申請破產;電影末尾則以愛心便當和親子河濱散步溫馨帶出和解的氛圍,以旁白交代母親不久就過世了,兩人短暫擁有一段親子時光。本片意圖感人且考量票房和市場接受度,直線走向一個美好結局,不令人意外。但真實的母親有沒有受泰司感化而改變?從小說和電影的避重就輕,我們無從得知。

        歌川在座談中表示,媽媽實際上比電影裡的吉田羊還要可怕十倍,如果演得太寫實,怕觀眾看不下去。他也坦言,考量到日本社會對同志議題態度保守,電影中刻意隱晦表現主角性傾向,只聚焦於親子之情。此片上市的用心與取捨,我可以理解;但是否能真如演員吉田羊所說,看完本片能讓兒時受過傷的人得到安慰?

泰司放下怨懟、經由內省而翻轉人生,的確非常激勵人心,但母親未必有相同省悟。儘管母親的成長與處境的確令人同情,但片尾營造「以德報怨」的陽光奇蹟,對受虐者來說,不一定能撫慰,還可能雪上加霜。受創者若無法看清真相,如泰司一樣「不認輸」地執著於對母親的孺慕,只會讓自己繼續受困於扭曲的關係中,還會拖垮好不容易重建的自信與自尊。

        「和解」是關係重生的重要關鍵,但需要釐清的勇氣和沈澱的智慧。苦等母愛甚至想改變母親,是因為難以面對「自己從不被愛」的痛苦;唯有勇敢理解這難以接受的真相並與之「和解」,才有可能從糾纏矛盾中超脫,以理智心態和適當界線面對無愛的母親。

心靈解脫了,才有空間迎接養分,為自己創造新局。從周遭的人事物尋找健康流動的情感能量,體驗學習什麼才是真愛;超越傳統「家庭」以血緣為本的定義,與知心好友也能建立純摯的情感,濃郁更勝血親家人。

《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美化「和解逆轉」的奇蹟,在我看來,帶有一廂情願的樂觀。如果多著墨於泰司醒悟過往、創造未來,建立突破血緣和性別定義的「家」,影片會更有力量,也更能深刻感動我。

「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我都有權利創造幸福。受虐缺愛的孩子,以自由意志從矛盾中解脫,長成一個可以「愛」的人。昇華痛苦、開展重生,這才是真正勵志的生命奇蹟啊!

 

 

◎原文載於「獨立評論@天下」,請點入: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23/article/7867

 

◎更多本人在「獨立評論@天下」的文章,請點入此網頁:https://opinion.cw.com.tw/search/doSearch?key=%E5%91%82%E6%96%87%E6%85%A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