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早上,六點五十三分,小熊一如往常吃完早餐,背著書包、水壺和學用品,準備出門上學。平常她都是一邊背、一邊朝著門口疾走,一邊唸唸有詞:「媽媽!快點啦,要來不及了!」然而今天的小熊卻是一派優雅,從容地穿好鞋子出門,也沒有對著媽媽嚷嚷。
「你不是每天都要喊『來不及』才要出門嗎?」我忍不住糗她,其實她每天都來得及,但就是喜歡這樣「撒嬌」。
「媽媽,坐公車幾個星期,已經摸索出來了嘛!七點左右一定有車,而且是671、660、棕6三種都有,只是順序不同而已。六點五十五分到站牌就可以了啦!」
陪著小熊在站牌等車時,小熊還跟我分析:660最擁擠,671空座位很多,棕6最準時;最喜歡搭乘671,因為上車一定有座位,而且它是「低底盤」公車,上下車很方便,又是上車先刷卡,下車時比較輕鬆。
小熊滿口的「公車經」,讓我覺得十分有趣。看起來她不但累積了相當的搭車心得,而且樂在其中。回想過去這段時間,為了能摸索出這十五分鐘的車程,該怎麼等車才 能在 老師規定的七點半到達教室,我們母女曾經分工合作,在六點四十分就到站牌「守株待兔」,等到小熊上了第一班來到的公車以後,我再繼續駐守十分鐘,觀察其他公車的班次和間隔。大約一個星期,我們掌握到這三種公車大約在六點五十七分和七點五分之間先後到達。再經過兩個星期的實證,現在小熊都好整以暇出門,在七點前後順利搭上公車。
九月二十四日是小熊學校日,我跟剛認識的小熊同學宜宜媽媽聊了起來。宜宜媽媽聽我說不住在附近,問道:「那妳每天開車接送小熊囉?」我說沒有,小熊每天自己搭公車上下學。宜宜媽媽睜大眼睛說:「啊,妳怎麼敢讓她一個人搭公車?妳不會怕嗎?」
在此之前,小熊暑假到外面上數學課,也這樣被其他媽媽問過。我陪了小熊一個月之後,在八月下旬讓小熊自己搭公車和捷運去上課。一起來陪讀的小薇媽媽沒看見我接送,很緊張地頻頻關切小熊;事後遇到我,也奇怪我怎麼讓女兒自己搭車和轉車,難道不怕遇到壞人?
這樣被關切了兩、三次,我忍不住跟小熊開玩笑:「以後妳還是跟同學媽媽說,等一下媽媽會去接,免得讓她們緊張,不太好意思……。」
我讓女兒這樣獨來獨往,也許讓同學媽媽覺得我有點「粗線條」。其實在此之前,為了讓小熊學會搭乘大眾運輸,我們已經準備了很久,並非貿然上路。
小熊在上國中之前,已經有兩年多的短程搭公車經驗。小四下學期,我們搬家離開原本的小學學區,但沒有讓小熊轉學;這五、六分鐘的車程,剛開始由我開車接送小熊上下學,因為只有四站,後來開始讓她學習坐公車上下學。陪了幾天,就讓小熊單飛了。剛開始,我早上在家裡戰戰兢兢等著電話,擔心學校會通知孩子沒有到校;下午四點多,在公車站牌盼到孩子下車的身影,才能放心。然而緊張和不捨的日子並不長久,小熊很快適應了公車生活,我也樂於自己作息時間比以前更有彈性。
這樣過了兩年,直到小熊即將升上國中,因為要前往一個不熟悉的區域,必須要開發新的公車路線和增加心理強度了。我們先上網查好經過學校的公車路線,然後找時間和小熊一起帶著計時器搭車,實地測量車程與下車後走到校門的時間,以便日後拿捏何時出門。
「知識」和「技術」準備好了,更重要的是累積「實戰經驗」。今年暑假的重要活動之一,就是針對特定路線來觀察與演練。除了認識上學路線和附近區域,我們還利用日常活動來延伸實習範圍,譬如某次從淡水搭捷運回家的路上,我刻意帶著小熊提早在「台北車站」下車,出了一個題目─「如何走到許昌街」─讓小熊練習。
雖然小熊先前不乏搭乘捷運的經驗,但是在結構複雜、人潮眾多的台北車站,比較有機會訓練孩子的膽量,並激發應變的能力。我假裝不認識路,讓小熊試著自己看地圖、找指標、辨方向,牽著我找到通往許昌街的「M8公園路」出口。小熊剛開始有點緊張,但當我們搭著扶梯升上地面,母女兩人都有點興奮。那天,我帶小熊到許昌街的「樂雅樂」餐廳吃午餐,慶祝她通過這小小考驗。
小熊在暑假裡這樣實習了幾次,隨著對路線和環境都漸漸熟悉,膽子就壯了起來。暑期的數學補習,國中的暑期打掃、新生訓練,小熊都可以自己來回;甚至還自己遠征「中崙圖書館暑期漫畫營」,先坐公車再轉搭文湖線,在「南京東路站」下車後,自己步行十多分鐘到達長安東路二段的圖書館,連續四天自己來回。
雖然是有計劃的放孩子單飛,我仍不免擔心。我讓自己安心的方法是為孩子準備一支手機,有狀況可聯絡,到達時報平安。至於孩子會不會緊張?小熊說:「第一次自己坐車到新學校會緊張啊!第一次去補習班也是,我還差點走錯捷運出口!不過停下來想一下,回頭再重走就好了。」
聽起來過程不無「驚險」,但也許因為有了準備和經驗,孩子似乎有信心獨立面對不安,也能解決問題。
想起上個星期在市場遇到小熊同學小羽的爸爸,聊起孩子上學的問題,小羽爸爸感嘆說:「我們小羽沒像你家女兒那麼獨立……。」小羽住得離我家不遠,和小熊上同一所國中,每天上下學由爸爸接送。小羽爸爸說女兒不會坐公車,打算未來三年都接送,還很善意邀請小熊早上順道坐他的車上學。
回家以後,我問小熊要不要坐小羽家的車?小熊說:「也是不錯啦,可是,我好像還是比較喜歡坐公車上學耶!現在會不太習慣在校門口從轎車走下來進學校……而且,坐公車很好玩,每天看不同的司機和乘客,遇到同學又可以聊天,很有變化啊!」
小熊的反應,是小羽爸爸說的「獨立」嗎?究竟「獨立」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還是後天發展的能力?或者,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突然「決定」自己可以獨立?
回顧小熊學坐車的點點滴滴,我不禁想,也許「獨立」不是先天或後天決定的,而是在某種「不得不」的情況下激發出來的潛質。
也許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適時把握或為孩子提供這種「不得不」的機會。只要準備充分,通過一時的緊繃和壓力後,隨之而來的信心和自在,就是孩子邁向獨立的最大能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