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個星期,心情稍微壓抑沉鬱,在家裡走來走去、定不下心,想想乾脆來收拾東西好了。這時候想起幾個月前,有一次和好友夢夢在重慶南路喝茶聊天,我正和她分享書寫部落格的心得,她忽然插進一句話:「Irene,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上次去你家,看你把新家佈置得不錯,擺飾不少,但是看起來不亂,桌面又都收拾得很整齊。你都怎麼收納呢?可以教我訣竅嗎?我都是亂到一個程度,自己受不了才動手收拾……。」
夢夢是我的高中同學,個性積極開朗又隨和,多年來一直是我生活中的「小太陽」。通常都是我跟她訴說小煩惱,這次她一本正經要我「指點迷津」的模樣,讓我感到很有趣。
我俏皮地回答夢夢:「訣竅啊,那要先『轉性』,才有可能喔!先把自己變成一個「龜毛」又不好相處的人……。妳能忍受自己有點亂亂的,表示妳很隨和;隨和的人,不可能有潔癖的啦!妳可不要為了整齊,犧牲妳的隨和……」
夢夢對於我天馬行空的答案有點不滿意。我笑著告訴她,我不是藏私,而是逐漸步入中年以後,我慢慢體會到: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常常不是取決於「能力」,而是「個性」。既然是個性,就強求不來。
「收納」是費神又瑣碎的工作,如果沒有動機,很難變成習慣;而動機通常就是「受不了亂亂的」,也就是個性中對「整潔」和「秩序」較為敏感和執著。個性隨和的人,許多事情在其看來都是「無所謂」,對於「凌亂」自然也遲鈍得多。因此他們不會計畫性地收納,往往都是亂到找不到東西,才動手收拾。
相對於一個「完美主義」者,一個人對於自己的「亂」能夠歡喜而不計較,對於生活中的人、事、物,不也是比較寬容嗎?
在十多年的婚姻和育兒生活中,我逐漸有這層體會,對先生和孩子的「生活習慣」也就慢慢釋懷。外子個性溫和、不拘小節,女兒的性情氣質和爸爸相似,自然也遺傳到爸爸「亂亂的沒有關係」的習慣。喜歡隨手整理和收納的我,過去常常受不了自己打點出來的秩序,被他們兩人隨手就「破壞」了。現在,我摒棄這種本位主義的觀點和執著,重新詮釋這種「差異」對生活的影響和貢獻。
「隨和」和「整齊」很難在一個人身上兩全,但是,生活在一起時則可以互補。
我對於「整齊」的執著,可以幫助家人把生活過得整潔美麗;家人包容我這個潔癖媽媽的挑剔嘮叨,所以家庭氣氛依然和諧。這樣的互補生活,不也很美嗎?
※ ※ ※
為了不讓夢夢覺得 Irene 一直在敷衍她,我還是分享一下自己收納的習慣和方法。
首先還是要培養一點「喜歡整齊」的心理,才會有比較強的收拾動機。動機較強以後,慢慢就會有「習慣」,而衍生出思考和方法。
我常常在想怎麼善用空間,於是對於各種盒子特別留意。鞋盒、長條蛋糕盒、小紙盒﹝譬如茶包盒、手機盒、禮物盒﹞、十元商店的小塑膠網狀盒,都是可以用來規劃櫥櫃和抽屜空間的方便用品。另外,尺寸齊全又便宜的夾鏈袋,也是很好用的收納工具。
日常生活中累積了許多環保購物袋,胡亂塞在廚房櫃子裡會很凌亂,又不方便拿取。取一個鞋盒放進又高又深的廚房櫃子裡,形成「櫃中抽屜」的作用,將購物袋一個個摺疊好塞進鞋盒,不僅一目了然,鞋盒又方便拉出拿取,不會抽出一個就整櫃凌亂。
我保留起來的各種小紙盒:茶包盒、手機紙盒﹝已經裝了便條紙﹞;前方的長型小盒是某次吃外帶潤餅的紙盒。
旅遊時從飯店帶回來的小包裝衛浴用品、在百貨公司購物得到的小保養贈品,以上圖的「潤餅長形小盒」來收納,就不會堆放得容易歪歪倒倒,又可一目了然。
抽取式面紙,抽到後來,外包裝往往扁平又不好抽取。我用長形蛋糕盒的上蓋來裝抽取式面紙,套上面紙套,大小剛剛好,而且不怕包裝變形不好抽取。面紙套是做窗簾時,廠商用剩下的布料縫製的。
女兒五斗櫃的小抽屜,收納襪子、手帕等小物件,裡面有蛋糕盒、餅乾盒和塑膠網盒的綜合應用。蛋糕盒內裝了貼身衣物,在此用卡通明信片「美化」一下畫面。
夾鏈袋、乾洗衣物包裝袋也是很好的收納工具。透明而易於分類和辨認,又能幫摺疊好的衣物定型。每一個乾洗包裝袋,以袋中的紙作為分隔,可放兩件疊好的上衣;紙張有助於衣物定型不亂,也可順便防潮。衣物以袋子分別裝好,可避免因為拿取一件衣服,連帶把抽屜內其他衣服弄亂。
在菜市場的日用品百貨攤上,可以買到收納鞋子的塑膠斜架,上下各放一雙鞋子,可以增加鞋櫃的收納量。少穿的鞋子可以放在下方,先利用百貨公司的小紙袋將鞋子套裝起來,再放進下層。一方面防塵,另方面有了紙袋的繩子,輕鬆一拉就很方便取出下方的鞋。
生活中用過的玻璃空瓶,綁上禮品盒的彩色緞帶,就變成一個可愛的花瓶。裝水插上從盆栽上剪下來的黃金葛,兼具綠意和剔透,可以美化室內空間。圖中的瓶子是摩斯漢堡的牛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