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延遲滿足」的練習。

我們都喜歡逛書店,買書回家,但回家後,卻沒有繼續看完;同樣情形不斷重演,家裡的書愈堆愈多,藏書空間愈來愈局促。因此,我嘗試訓練自己和孩子在「想結帳帶回家」的瞬間,把書放回架上,再在筆記本裡記下書名,列入「觀察書單」。

雖說是「觀察書單」,但真正想要洞察的是:對書喜歡的程度。有時候,離開書店現場不久,書的「倩影」就開始模糊了;這表示不買並不可惜。回到家裡,如果仍掛念,我會打開電腦,上市立圖書館網站預約借閱,進一步認識。看完書後,如果還心存留戀,希望有它長期相伴,再下手買書。

比起當下直接結帳買書,大費周章的「延遲購買」,看起來有點辛苦,收穫卻是甘美的。雖然一本書的單價不高,體積不大,但透過這個延遲的過程,我和孩子練習對「欲望」去蕪存菁,確認自己真正的需求;當「需要」不再被「想要」淹沒,我們就能掌握自己與消費、物品和空間的關係

退一步思考,少一點東西,可以創造更多空間。延遲的滿足裡,有我喜歡的清爽和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