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這一個多星期,我在重讀一本舊書─《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馬修‧李卡德著,天下出版﹞。說「重讀」其實不太準確,因為我上次並沒有讀完它。那天從書櫃中把它找出來,發現我的書籤夾在第七十二頁,大約全書五分之一的地方。

 

大約兩星期前,我在和家人溝通一項事情時,因為彼此觀念上有歧異,我一時失控,讓自己情緒激動了起來。夾雜憤怒和自憐的負面能量,果然讓我身體撐不住了,接下來兩天都處於體力匱乏的狀態。

 

發脾氣之後,身體被「免疫系統」懲罰,這不算是意外的場景;但讓我感到比身體還不舒服的,是心裡面的一種「分離感」。一邊休息的時候,一邊靜靜在心裡觀看之前那個憤怒的狀態,感覺很疏離和不適。於是我發現:過去容易生氣的我,愈來愈不習慣、甚至「害怕」生氣了。

 

我想,我一定是害怕自己「被情緒奴役」的不適狀態。這時候突然在腦子裡想起一本書,好友CL在四年前送我的《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上次我沒有讀完它,四年後再重逢,也許年齡和時間供應了我更多理解和領會的能量,一頁頁展讀,處處都是觸動我心的答案,幾乎不能停手。

 

作者告訴我們,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外在環境,而是一種能力,一種我們必須學習的生存態度。至於痛苦,就像幸福一樣,基本上也是一種內在的狀態。沒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念頭,才是痛苦的主因。

 

我們往往很願意花上好幾年完成教育,或者學習一個關鍵性的技術,而且我們通常不會後悔花了這些時間。我想,下功夫來學習「心的訓練和轉化」,獲得生活和心情的寧靜,一定也同樣值得。

 

以下摘錄一段讓我頗有感觸的文字,作為自我提醒和激勵。

 



及時處理情緒
﹝摘自〈第十課:對治干擾性的情緒〉,黑體字為原書標示,畫線部分是我個人的標示﹞

 

情緒有時候強大到不容我們有任何反省的空間,於是在表達出來的一剎那是無法控制的 。在這個狀態中,我們只能意識到造成此一憤怒或其他任何強大情緒的原因。……﹝略﹞我們完全看不到其他角度,無法了解令自己憤怒的對象,其實未必是那麼可恨。

 

亞蘭如此解釋這過程:「我們被激情困住了。激怒者正在自己心中演出一場真正戲劇性、燈光燦爛的悲劇。在戲中,......一切都透過憤怒的鏡頭詮釋,憤怒因此被加強。」在這些情況之下,我們別無選擇。只有在激情洶湧的潮流退去後,才可能看到自己的眼光多麼偏頗。只有在這時才會感到驚訝,發現自己被情緒玩弄,做出錯誤的行為。當時以為自己憤怒完全有理,但如果它真有正當性,在情緒發作後應該是讓自己更好,而不是讓自己更不好,但憤怒很少會讓自己更好。

 

也有所謂「正面憤怒」,也就是不平而鳴,希望他人覺知其行為會傷害人,或為了中斷一種難以接受的狀態,但這種純粹無私的憤怒很少見。通常憤怒會傷害人,同時讓自己處於極度不滿的狀態中。......﹝略﹞

 

透過經驗,我們可以在負面情緒升起之前先對付它們可以學習「看到情緒升起」,學習分辨哪一些會帶來痛苦、哪一些能讓我們快樂。以上所形容的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漸漸地,也就不容易受情緒的侵略。在乾旱期間,為了防止森林大火,伐木工人懂得如何砍伐以建立防火牆,儲備水源,然後保持警覺。他很清楚,要撲滅一個火花遠比撲滅一場大火容易

 

稍後,透過知識的增進和對心的控制,我們會有能力在情緒產生的一剎那﹝當情緒正在表達自己時﹞處理它們。這就是前面所說的,當情緒正在衝擊我們時,直接令其「解脫」。它們已經無法在心中創造混亂,無法被轉化成會帶來痛苦的言語和行為。這個方法需要毅力,因為我們非常不習慣用這樣的方法面對自己的念頭

 

與一般人想像不同的是,情緒上得到自由的人,絕對不會變得無感,人生也不會失去色彩。只是說我們將可以主宰惱人念頭、情緒和個性,而不在成為它們的玩物。不像被無情執著的暴君所控制的子民,我們是一個自由的人,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

 

此刻衝突性的心理狀態轉化為豐富的健康情緒;在對現實充分的理解下,與他人交流。智慧與慈悲將主導我們的念頭、語言和行為。

 

﹝《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pp.164-1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