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隨想 (82)
- Dec 05 Thu 2024 10:21
創造
- Jan 13 Fri 2023 12:30
隨心所欲,溫馨共好
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有書法課,我就知道書法是我所熱愛。除了固定要交的功課以及寒暑假必寫的書法作業,我會自己拿當時學校發的字帖勤加臨摹鑽研。四年級開學之後,被老師叫去參加校內書法比賽,記得寫的是「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中華文化、堅守民主陣容」。一不小心得了第二名,之後又被派去參加台北市的比賽。我從來沒有拜師學藝,只憑自學的「純真」實力,在校內還能表現突出,到校外比賽就滑鐵盧了。
- Nov 23 Wed 2022 07:00
個人專屬的早安Cafe
- Nov 18 Fri 2022 13:37
操之在己的,才是真實的快樂
多年來一直都有固定量體重的習慣,大約三、四年前買了一台「體組成計」取代傳統的體重計。每晚就寢前會站上去,等個幾秒出現「嗶嗶」聲後會出現一串數字,依序分別是體重、BMI、體脂肪率、筋肉量、內臟脂肪、基礎代謝量和體內年齡。
- Jun 15 Wed 2022 17:03
品牌
- Feb 28 Mon 2022 06:00
淚水中隱隱的微笑
消失一段時間,回到臉書,我想與大家分享一段三重奏音樂,是我們一家三口以鋼琴、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樂曲〈世界的約定〉,也記述過去兩周,我暫停生活中大部分的活動和人際往來,專心一志只為完成一件事:以這首〈世界的約定〉來追悼紀念在2/8過世的三叔。
三叔是外子的叔叔,外子考上大學上台北,就住在叔叔家。從與外子認識交往到結婚之後,我們都一直和叔嬸非常親近。公婆早逝,叔嬸對我們夫妻非常照顧,當年我重病出院仍奄奄一息時,還讓我住在他們寬敞舒適的家中避免感染惡化,讓外子放心到英國進修。
我們與叔嬸的關係超過一般人理解和想像,當叔叔在去年年底確診癌症末期,我感到非常不捨。農曆年間叔叔進入安寧病房,幾天後安詳離世了。嬸嬸在哀慟中來電,說希望我和外子在叔叔的安息禮拜上,以鋼琴和小提琴合奏來表達家族的追思。
我始終沒忘記叔嬸善待我的恩情,即使一聽到這一項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無論如何都要完成這個使命。但有幾個難題要思考和解決:
- Aug 02 Sun 2020 11:28
落指起雲煙,長生一萬年
- Mar 26 Thu 2020 16:00
餘裕
- Sep 20 Fri 2019 16:11
新時區‧新生活
近三個星期以來,我有一點「深居簡出」,實體生活如此,在FB上的動態也是。不是刻意選擇僻靜,只是因為一個變化與決定,我調整了作息,沒想到竟帶來生活型態與心性上的改變。
我本來就是早起的人,最近起得更早了。近來因為家人上班時間有一些變動,不太有時間好好吃早餐,為了家人一天工作的活力與長期的健康,我決定每天早上親手準備早餐裝在保鮮盒,方便上班路上吃,並且調整內容,讓這個「行動早餐」達到基本的飽足與充分的營養。
- Apr 04 Thu 2019 12:28
清脆悅耳的潛能開發
連續假期的第一天早晨,小熊和熊爸相約到桌球俱樂部打球。
七點多,我準備早餐給他們吃,想著他們出門之後,接下來我要不要去游泳,但起床有點晚,運動中心的八點公益時段開始,人太多就不好游了。這時候熊爸突然說:「一起來桌球俱樂部吧!」
熊爸在這個俱樂部打球健身有十幾年了,都是早上六點半出門,七點不到就開始打球,打完球梳洗後直接去上班。小熊小時候由爸爸啟蒙,國小時打校隊,國中高中時代學校都沒有桌球社團,中斷了好些年,上大學後系上有桌球隊,又漸漸重拾興趣。
- Mar 27 Wed 2019 17:14
Less is More
今天幫自己安排了兩個檢查,一個是耳鼻喉科,另一個是眼睛。
眩暈好幾天,眼前所見會逆時針旋轉,起床、晾衣服、往上往下看,注意力集中久一點都會。昨晚好友跟我聯絡,聽我說眩暈,說有可能是耳石脫落,建議我去耳鼻喉科。上午看耳鼻喉科,醫師聽我描述,說應該不是耳石脫落,比較像是勞累引起的,吃藥和休息就會恢復。
最近兩三個星期眼睛內聚也很費力,眩暈之後更明顯,於是今天也順道檢查眼睛。檢查結果度數沒變,但散光突然增加很多。應該也是疲勞引起。得到的建議是,盡量少近距離用眼,尤其晚上。最好多出門望遠,有希望恢復。
- Aug 10 Fri 2018 15:45
心靈的里程碑
站上山頂的那一刻,既真實又夢幻。
視線前方,雲海前的台14甲線,昆陽停車清晰可見。左方是奇萊山,向右望去,是合歡主峰。我正踏實地站在合歡東峰的三角點上,標高「3421公尺」的木柱,真實無比。
為何夢幻?因為罹患「重症肌無力」二十一年來,不曾妄想過與高山百岳結緣,每次看到人家登頂的照片,只能在心理羨慕。而此刻我立於無礙的山頂,熱切接受陽光和風全面擁抱。風梳過汗濕的髮絲,輕柔呼過耳際,這是大自然對我的私密低語,敲擊靈魂深處的呢喃。
- May 11 Fri 2018 23:00
慶生
今天是五月11日,十九年前的這天,我成為母親。上天眷顧我,讓我在罹患重病一年之後順利懷孕,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兒。
我不只得到老天眷顧,連女兒都厚愛我。才剛剛滿月,她就一覺天明,讓肌肉沒力、最怕失眠的我晚上得以好好休息。
女兒從小就不太哭,連出生那一刻都很「低調」。在產房,醫師伯伯將她從產道拉出來時,我感覺室內飄出一段緩慢溫暖的嬰兒哭聲,聲線溫柔,很像是環場音效。虛弱的我垂著眼皮問道:「產房還放嬰兒錄音帶?」一旁陪產的外子說,那是女兒的哭聲。
- Jan 19 Fri 2018 17:00
遠見
去年年底發覺自己眼睛老化快速,比同齡的朋友「老」得多。有感於雙眼日漸脆弱,老化又是不可逆,跨年時立下的2018新年新希望的第一項,就是眼睛保養。
首先,與手機保持若即離的關係,能用電腦上網就絕不使用手機。在家不瀏覽手機,外出時若收到通知先瞄一下,但不即時回應,回家再開電腦來回覆。打開電腦,也同時按下計時器,半小時一到就強迫休息。
執行至今,人性使然,自然還沒有做到百分之百。但已經有慢慢上路的感覺,至少「計時器」這一項,因為從年輕就慣用計時器來限定自己說話、接電話的時間(當時因肌無力症影響到說話功能),目前執行得還算滿意。
- Dec 31 Sun 2017 21:49
盤點與展望
收拾與盤點2017,以新的月曆和記事本,展開2018年。
記事本是每年固定在誠品買的隨身週誌。月曆比較特別,是今年九月在中正紀念堂參觀田中達也的「微型展」,奇思妙想精采連連,捨不得讓它淡出腦海,就買了一本2018年月曆,準備留念兼實用未來一整年。
- Dec 01 Fri 2017 14:21
Lost and Found
女兒昨天晚上回家告訴我,下午在總圖書館旁邊的腳踏車區,看到地上有一張學生證,是一位工學院大二學生的。女兒撿起來,將學生證拍照(用手指遮住大頭照部分),在臉書的校內學生交流板po文。
不到半個小時,失主就出現留言了,然後私訊女兒約了地點,四十分鐘後來拿。因為手上沒有學生證無法進入圖書館,就跟女兒約在門口刷卡處面交。失主來的時候,還帶了一瓶飲料給女兒,表達感謝。
從遺失到找到,只經過半個小時。我想起以前自己讀書的時候,掉了課本,要期盼有人撿到送行政中心,放進「失物招領」櫥窗才找得回呢!女兒跟我分享這段小故事,讓我感覺在3C和網路普及的時代,連「失物招領」的模式都有新面貌;失而復得的速度很快,相信「焦慮」的時間也是縮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