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春天到了,許多人都熱切外出賞櫻,尋訪春天降臨的蹤跡。我感冒咳嗽了十多天,體弱怕冷尚無法加入賞櫻的行列,倒是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張山櫻綻放的美麗照片,讓我回憶起電影〈賽德克‧巴萊〉裡「落『櫻』繽紛」的淒美場景;而腦子昏沉的我,也才突然想起來,在二月初、寒假結束前的一個週日,我和女兒曾經造訪電影拍攝場景「林口霧社街」。

 

    去年秋天,〈賽德克‧巴萊〉在戲院上映,上、下兩集,我們都是一家三口到一起觀賞。看完以後,我買了四本相關的〈巴萊〉出版品─漫畫、真相、電影、導演─和女兒一起看,從故事、歷史考據、電影製作、築夢等不同角度,體會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發。去年年底,我收到「公共電視」的電子郵件通知,在 二月五日 這天,有一場為「公視之友」舉辦的「林口霧社街深度之旅」。我想,參加團體旅可以省去交通和接駁的麻煩,讓女兒親臨電影拍攝場景,又可以讓她對這段歷史的體會更加完整,所以就立刻報名了。

 

    還記得看電影時整個人熱血澎湃,經過一個冬天的沈澱,再想起這段歷史和電影,盪氣迴腸的情緒在心裡已轉化成一首低吟的歌……。出發那天,台北是攝氏二十多度的豔陽天,到達林口時,天色微陰,吹著微涼的風,空氣中還飄著薄薄的霧。

 

    逼真的日式屋舍和街景的確予人時空錯置的美感,無奈假日人潮洶湧,喧鬧聲讓素樸的屋宇少了沈靜,拍攝照片也很難重現歷史氛圍。

 

    也許因為正逢寒假結束前的最後一週,而霧社街保留時日也沒有多久了,所以遊客非常多,尤其在室內遊客們摩肩擦踵,進出移動都相當困難,更遑論好好取景拍照了。於是我採取隨緣的態度,剛好有空檔就拍攝幾張。

 

女兒看著大家搶拍熱門景點的熱勁,對照我的「隨性」,奇怪地問我:「媽媽,你好怪喔,照片拍得少少的,好像很節省的樣子…….。」我說:「知名景點拍不到也沒關係啊,我們買的書上一定都有,而且現在人好多,書上的照片一定比我們現在拍得還漂亮!」我也順便告訴她,雖然現在數位相機沒有浪費底片之虞,但常常一下子拍得太多而沒有重點,也不好管理。「有時候忙著拍照,反而忽略了當下的體驗。簡單照個幾張,作為日後『提點記憶』之用,就很好呀!」

 

小熊接受了我的「自我合理化」,接著也聽了我的建議,到紀念品店裡去買一組明信片。明信片可以彌補我們照片的不足,背面又可以用來蓋紀念戳,比起其他種類的紀念品,又不佔空間好收納。小熊覺得媽媽這個主意好極了,因為她剛剛發現有人在排隊蓋紀念戳,想起自己忘帶那本專門蓋章的記事本,正懊惱著呢!

 

女兒在設於「公學校」的紀念品店購買明信片時,我在走廊等著,看到垂掛於梁柱的紙鶴。想起電影中賽德克族人出草之後染紅的紙鶴,在我眼前的紙鶴是雪白可愛的,對照後面的如織的遊客,頗有寧靜之美。




買到明信片後,小熊開始逐一到景點排隊蓋章。我在一旁靜候,看牆壁上的仿日治時期的地圖和文宣,其逼真細膩真是令人讚嘆。其實這些細節在電影的情節進行中,不一定會被注意到,但也許就是這樣點點滴滴的細緻,才能堆疊出整體的真實感人吧!






「霧社分室」
兩景。場景內許多家具都是向古董收藏家商借的,不容破壞,因此房間外圍了一條分隔線,遊客只能在線外參觀。電影中,那位日本大將,就是在這裡被「像鬼又像風」的「生蕃」氣得暴跳如雷……

 



  「武器室」,拍完這張照片,覺得看起來真有肅殺之氣。


 

     「花岡邸」,屋內左側壁面就是花岡二人寫下的訣別書。這應該是霧社街景中最具悲情氛圍的場景了。




這是由霧社街的制高點─「武德殿」往下拍攝的景象。樹影之外人影婆娑,如果換穿日本的和服和賽德克族服,大約就是八十餘年前霧社繁榮的景象了吧!
 



  園區門口的一棵大樹和屋宇。遠景小丘上的建築物就是高處的「武德殿」。


 

  「公視之友」的集合時間是五點四十五分,我和女兒在門口等待著。六點閉園,人群都往外走,排隊等接駁車。園區逐漸靜悄了,天空也變暗了。黃昏的微光,映照乾枯的樹影,樹頂有一點櫻花的蹤影。導覽員說,雖然園區內大部分是人造的假花,但樹頂的是最近才開的「真」櫻花。

 

因為人潮太多,拍照不易,我乾脆以自己眼睛看出去的角度,配合當下畫面產生的心境,拍下一些「非典型風景照片」。回頭再看,這天拍下來的照片,似乎不是客觀的遊記,而是主觀的心情剪影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