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喜歡聖嚴法師這篇文章。我們對於「自信」的想法,往往出於世俗和一般經驗的認定。這篇文章幫助我們深入認識和分辨自己的心態與心思,有助於我們保持心裡的平安,也有益於我們的自處和處世。

 

〈是自信,還是自負?〉

        人幾乎都有自負、自滿的心,佛教稱之為「慢心」,也就是自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這樣的人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不是把別人看得過低,就是把自己看得過高,因此很容易傷害到別人,而成為彼此的負擔。


﹝中略﹞

         有慢心的人,常常並不自覺。雖然有很多煩惱,可是不知道這些都是慢心所引起的,譬如他們常覺得自己是自信而不是自負,其實兩者是不同的。自信是有自知之明,也就是明白自己有多少才能、能夠做些什麼事、達成什麼樣的任務。而自負是自認為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卻不一定能夠達到。

         我在東京時,曾經遇到一位從台灣來的朋友,他是政治大學畢業的。他的同學有人做官當到次長,甚至是部長的,因此很感慨地對我說:「法師,您曉得嗎?我很倒楣啊!時不我與,時運不濟,好運彷彿總臨不到我頭上,所以我在東京只能放棄努力,乾脆隱姓埋名了。」

         如果是自知而自信的人,就不會這樣想了,他們會說:「我有做這種事的能力,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能做得很好;假使沒有機會的話,也沒有關係。因為這不是我能力的問題,而是因緣不成熟的關係。」或者說:「有什麼事我就做什麼事,不一定要做部長,我做別的事一樣可以做得很好。」所以,自負和自信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因此,察覺慢心的關鍵,就在於是否存有比較的心。一般來說,慢心是自以為比別人高一等的人才會有,就像有的人會將事情的成功歸功於自己,而將失敗歸咎於別人,認為做不好,都是因為別人拆自己的台。

         其實覺得自己比別人不好,心理產生的不平衡和失落感,也是慢心要知道,事情的成功是需要很多因緣來促成的,不一定全都是自己的功勞。因此,對任何事情我們應該抱持的是不是由我來做都好的態度,如果不能做這件事,也可以改做其他事。能夠如此,就能保持心理的平靜和平安,也就不會起慢心了。

 

◎《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pp.107-109

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2009年一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rene0210 的頭像
    irene0210

    Irene的安心小窩 ─ A Cozy Little House of My Own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