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返校article-5d971286880a2.jpg

                                                                                                   (圖片來源:《返校》電影海報)

     

      電影《返校》上映後我一直想看,但過去我從來不看恐怖片嚇自己。直到某天心血來潮,到戲院買了中午12:55場次的票,進入影廳,才赫然發現座位區空無一人──也就是說,我頭一次進戲院看恐怖片,竟然是「一人包場」欣賞!

    在偌大空間「獨享」大銀幕的恐怖震撼,有沒有嚇到腿軟?前半段夢魘般的恐怖影像和肅殺氛圍,的確讓我緊張又壓迫;奇妙的是,走出戲院之後,原先的驚懼如煙消雲散,只留下無限的感慨和震撼,尤其對於主角方芮欣,跟著她在「遺忘」與「想起」之間解謎,一起凝視個人和集體創傷,忍不住揪心又悲憫。

   

(以下有劇情,請慎入)

 

影片開頭,陰暗廢棄的校舍就像是典型的鬼片場景。觀影的視角隨著方芮欣在走廊穿梭,會發現這個驚嚇感有別於一般恐怖片的鬼怪追殺。原本熟悉的校園裡,詭異情境和意象不時閃現:出現了又離開的張老師、和自己長得一樣卻無臉流血的魍魎、飄在耳邊的女孩哭聲、巡邏追捕的高大鬼差…….這一切讓她感覺身在其中卻又像是邊緣的存在。「想不起來卻又反覆侵入」的痛苦,正如不斷在惡夢裡出現的「創傷症候群」;而我們正走進方芮欣意識與幻覺的糾纏,也在經驗和探索著她的驚懼和痛苦。

種種的不明所以,必然是因為遺忘。隨著細節點滴構築,方芮欣知道校園裡發生了悲劇,但一直到學弟魏仲廷帶她來到防空洞,見到讀書會的師生,並聽到自己被指責為「告密者」,潛藏的記憶開始浮顯。燈光晃動下,師生們逐一化為一張張遺照,直到她最愛的張老師的照片也出現在眼前,壓抑的記憶與悔恨終於明朗倒轉。

電影出現倒轉畫面,但視角卻置換了。這時觀眾改從「魍魎」女學生的角度看著拿蠟燭逃進室內的方芮欣,也看到方芮欣在誤會張老師移情別戀而激動時,腦中那個得自母親報復之念的「靈感」─「要是她不在就好了!」是如何疊合發聲於白教官的口中。這是找回記憶的方芮欣面對自己與過往的角度,我們也從這裡看見:她的「一念之間」,如何被有心的大人利用,而導致不可挽回的悲劇。

方芮欣有沒有要國家感謝她?其實她當時問白教官的是:「那殷老師會被開除嗎?」,如此而已。但當她從高處看到警總憲兵帶走一串師生,連張老師也在其中,再怎麼崩潰嘶喊「不要!」也無法盡訴內心的悔恨。太過沈重的傷痛讓她死後仍卡在「遺忘」與「想起」的反轉折磨,成為徘徊在校園裡無法超生的陰魂。

《返校》讓人害怕的不是鬼影幢幢,人心的幽微、猜疑、嫉妒、恐懼,被國家機器操弄而產生悲劇,才最令人不安。一個家庭破碎的懷春少女,對老師產生情愫、渴望被關懷、誤會被奪愛,種種看起來是「日常」的情感困境,因為身處於特定的歷史情境,如此一般的「輕輕」一念被國家機器利用,卻成為不能承受的歷史之「重」,沉重到她不敢再想起。

《返校》的故事設定在這樣的年代,是不是意在提出歷史批判?我想,《返校》裡的人物身處於這個時代情境,自然而然就反映了歷史,方芮欣的悔恨、痛苦、遺忘(以及害怕想起),也就很值得玩味與深思。

我不禁想起學生時期讀米蘭‧昆德拉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故事開頭提到尼采的哲學觀念「永劫回歸」。經歷過的事,曾經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會像影子一樣沒有份量,沒有任何意義嗎?某次未能改變世界命運的戰爭,哪怕有十萬黑人在殘酷的磨難中滅絕,我們也無須對此過分在意嗎?

讓發生過的停留在過去,並未使方芮欣糾纏的內心得到緩解,反而是不時看到一條高懸的麻繩圈,那是永遠不斷的良心譴責。唯有透過追尋、理解、面對,才能超越傷痛。「想起來」的方芮欣在意識裡與張老師重逢對話,理解到自己並沒有錯,只是被利用;儘管自己已經沒有機會,她還可以救魏仲廷讓他活下去,因為「活下去就有希望」

這是方芮欣得到「救贖」的一刻:她決定採取行動救援魏仲廷,但也面臨白教官和鬼差追殺。被鬼差掐得差一點要斷氣的方芮欣拼命吐出一句話:「我不想再忘記了!」,此話力道之大導致鬼差瞬時崩解,方芮欣得以逃脫並順利解救魏仲廷。

有如陰魂不散的恐怖「鬼差」高大駭人,在影片中隱喻強權的軍警機關。被它捉到的人都難以活命,卻因為方芮欣決定「記得」而殺她不死,自己也毀滅了。可見要能「不忘記」,個人才會得到力量,阻止國家機器繼續殺人;只有記得,悲劇歷史也不會一再重演。

方芮欣追尋痛苦的根源,「想起」並化為解救行動,讓活下去的魏仲廷不只記得這一切,並在多年後「返校」,象徵性地穿梭時光將老師託付的遺書交給她。此時的方芮欣看起來平靜而自由,我看到這裡,覺得《返校》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個直視過往、療癒創傷的故事,對個人如此,歷史亦然。

我想起動畫《神隱少女》裡有一句話:「發生過的不會忘記,只是想不起來。」

傷痛的經驗無法經由壓抑和隱晦而遺忘,要能「想起」,理解之後才能「放下」;而「記得」不是要緊抓過去或執著仇恨,而是要明白眼前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當記憶有了重量,歷史才不會輕如鴻毛。

影片結束,我在影廳裡看完片尾歌曲和字幕,內心充滿感性,慶幸自己一開始沒有因為「一人包場」而逃離。直視「恐怖」,雖然一開始緊張沉重,但緊張不安不會一直持續;只要勇於凝視,從驚懼到悲憫的心靈洗滌,不只是深度的感性體驗,也會帶來超越的視野與行動的力量。

 

◎原文載於「獨立評論@天下」,請點入: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23/article/8577

 ◎更多本人在「獨立評論@天下」的文章,請點入此網頁: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