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2年生的金智英 劇照.jpg

圖片為《82 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近日到戲院看韓片《82年生的金智英》。我不是韓國人,也不叫金智英,但影片一開始就讓我有微妙的親切感,彷彿演的是自己的故事。

 種種我熟悉的雞毛蒜皮,平凡細瑣到不曾成為電影情節的全職媽媽日常,如實出現在大銀幕上:左手抱幼兒、用戴著「媽媽手」護具的右手張羅餐桌;手捧一疊堆高的食物保鮮盒、用下巴頂著放進冰箱冷藏;一邊幫幼兒洗澡,一邊刷洗浴室壁磚;在客廳跟先生談話,一邊走動收納沙發上摺疊好的一堆衣服……

    頭一次看到電影裡翔實刻劃一位年輕母親閉處家屋、困獸之鬥的辛苦,讓同為全職媽媽但已經漸漸自由的我,一時分不清眼前畫面與自己的往昔,眼睛都濕熱了。片中金智英忙裡偷閒帶孩子出外買杯咖啡,受到周圍男女上班族嘲諷為好命的「媽蟲」,也讓我深深同情共感。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改編自暢銷同名小說,不同於原著以生平紀事順時敘述,電影從金智英成為新手媽媽的現場切入,透過一些生活上的機緣回溯,帶出成長過程中女性所遭遇的各種壓抑與歧視。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學校教育充斥男尊女卑、職場上有性騷擾、婚姻中身為妻子與媳婦承受種種理所當然……,大大小小的性別不平等都是那麼「生活化」,點點滴滴被習焉不察。直到有一天,默默吸收的金智英突然「發聲」,只是,她竟然「變成」別人了。

 (以下有劇情,慎入)

(以下有劇情,慎入)

(以下有劇情,慎入)

    就像是被「附身」一樣,金智英在婆家團聚時突然用自己母親的口吻,對著「親家」表達不滿;在家裡,她有時變成已經過世的大學學姊,對著先生鄭代賢閒聊過往;有時以岳母的口氣,要「小鄭」多多體諒讚美金智英的辛勞。

     在丈夫的眼中智英「生病」了,這看似「靈異」的疾病難以用醫學解釋,而銀幕下的我們卻可以看出:長期消音的智英是藉由別人的話語,為自己以及不同世代位置的女性吐露心聲。其中有一段令我感動到爆淚,是智英想要二度就業卻找不到帶小孩的保母,母親美淑放下店裡生意趕來探望,智英突然化身為美淑的母親,以外婆的口吻對美淑讚揚她把智英教得很好,也對美淑犧牲自己、成就兄弟學業表達歉意。

     從智英口中吐出的這段話聽來輕描淡寫,卻舉重若輕道出一家三代女性的承擔與辛酸。美淑無聲帶淚的面部表情流露她多層次的複雜情感:聽到母親話語時從驚訝到釋然,心疼女兒智英也雜揉對自己的不捨,顯見多年的沈澱淡然不代表心中不曾掀起狂瀾。飾演美淑的「國民媽媽」金美京演技精湛,淋漓詮釋「奉獻」裡的幽微:她的犧牲不是出於無知和奴性,而是當時內外相逼之下的必然與無奈,其中有對命運的堅韌順應,也有海量的承擔。

     美淑想要成全智英,因為同理全職在家的智英「受困」之苦,希望她能藉由「做自己」而恢復正常。主婦的工作瑣碎重複、沒有薪水、頭銜與升遷,很難有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而主婦的貢獻如同我們呼吸的空氣,看不到、摸不著,沒有它很難活得好,卻也總是被視為理所當然。於是主婦常常被當成「時間很多」,或者被形容為「不用上班在家當貴婦」,儘管在台灣沒有出現「媽蟲」這麼尖銳的貶抑之詞,但類似的刻板評斷或嘲諷,也是不曾少過。

     我曾經在聽一場演講時,聽一位財經週刊女性執行長形容一些優秀女性「後來成為家庭主婦,『消失』於茫茫人海中」;她講述自己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給予孩子太多,因為「我不是貴婦,不像家庭主婦那麼閒」。也曾聽過一位女性CEO說:「台灣女性時時刻刻都奉獻給孩子,我很佩服因為我做不到。」這樣的「佩服」聽起來有點耐人尋味,微妙顯示主流價值對於全職媽媽的偏見迷思,不只來自於男性,有時候也來自於女性本身。

    82年生的金智英》電影除了細膩描繪金智英全職在家的困境,也有一幕帶到一位媽媽將生病的孩子帶到辦公室而遲到,狼狽的模樣具體而微點出上班媽媽無法兼顧工作與照顧孩子的窘境。蠟燭兩頭燒的上班族媽媽們,最怕被問到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如果看到媒體上有卓越女性暢談「兼顧一切」的神話,不但沒有得到激勵,更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全職媽媽沒有貢獻是「媽蟲」,職業婦女要「兼顧」一切才成功,種種悖離真實的評斷與期望,真是讓女人既辛苦又無所適從!我想起一篇關於百事可樂首位印度裔女性執行長努伊(Indra Nooyi)的報導,她坦言現代女性其實無法「兼顧一切」(have it all):「我們只是假裝自己可以」。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也在著作《挺身而進》(Lean In 天下雜誌出版)說過,「兼顧一切」這個詞的發明,是有史以來對女人設下的最大陷阱。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女性非常需要支持系統,而「配偶的情緒支持與經驗分享,是金錢買不到的。」(p168

     我很欣賞這兩位成功女性的真情分享,藉由坦誠揭露自己生活中的極限與妥協,讓女性讀者們感到被同理、安慰與支持。尤其桑德伯格特別強調女性在生涯當中,「伴侶的支持」至為重要,這正好呼應了改編上映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想要傳達的訊息與展望。

     有別於小說的無奈和無望,電影在選角、情節和主題訴求較為正向溫暖,結局也展現一幕明亮願景。孔劉飾演的丈夫比小說裡的代賢更暖心,影片結尾是爸爸代賢到幼兒園接女兒雅英回家,媽媽智英從信箱取出刊登了自己作品的刊物,並且持續寫作,而有了《82年生的金智英》的故事。在家人的支持下,金智英找回了自己的話語權,一支刻有名字的鋼筆,就是她自己發聲的象徵。

     也許有人說《82年生的金智英》做為一部「女性電影」不夠深刻偉大,我卻認為它的力量正來自於點點滴滴的平凡真實,微不足道裡有各種歧視的無孔不入,平凡淡然裡映照出女性奉獻的厚實堅強。每一個人都會在故事裡看見自己,也看見身邊親愛的人。特別是女性朋友們,可以帶著伴侶一起來欣賞電影,讓他們理解:看似平淡無奇的承擔與日常裡,有妳的極限和嚮往,也有妳的順服和倔強。

     你看見身邊的金智英了嗎?她臉上的光彩,需要你一起來幫忙點亮!

 

 

◎原文載於「獨立評論@天下」,請點入: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23/article/8787

◎更多本人在「獨立評論@天下」的文章,請點入此網頁: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