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陣子某一天中午吃完午餐,略事休息後,覺得精神還不錯,就拿出筆、墨、宣紙以及前一天書法老師給我的範字,在對開的宣紙上寫了一篇行書。這次寫的是明朝文人高攀龍的五言律詩〈夜步〉:

幽人夜未眠 月出每孤往

繁林亂螢照 村屋人語響

宿鳥時一鳴 草徑露微上

欣然意有會 誰與共心賞

    寫完以後,把這篇習垂掛在客廳的置物櫃上,退後遠觀。仔細端詳之後發現一些缺點,譬如筆劃的粗細變化還可以更明顯;這張習作用的宣紙,紙質較脆,使得墨色不潤而偏乾。不過,整體看起來還算勻稱,也有稍微寫出行書的趣味和韻味;而書寫當中體驗到的平靜與舒暢,也是一番愉悅的經驗。

    有別於初學時候的青澀拘謹,現在的我,逐漸能自在穿梭於書法的黑白世界:可以站著懸肘揮灑行書,在筆的提按旋轉中享受自由暢快;也能正襟危坐,一筆一劃鑽研楷書的嚴謹法度;想要紓緩沉穩,我可以寫隸書,在蠶頭雁尾的波磔開展中,練習篤實的力道和樸拙風格。在只有黑白兩色的書法世界裡,我時而端靜,時而率性;幽靜生活中,我得以體驗不同層次的樂趣與滿足。

    書法是我兒時的興趣和才藝專長,但從沒有拜師學藝,直到孩子國小中年級,我帶她去一起上書法課,才真正開始研習。兩年前的四月,因為一些因素,我和小熊離開原來的書法教室,來到詹吳法老師的「采芝書畫研究室」。事前在尋找新老師的時候,我到圖書館查閱了歷屆全國美展回顧專輯,發現詹老師是第三十七屆的書法類冠軍,得獎作品以褚遂良書體寫歐陽脩〈秋聲賦〉,令我十分著迷,於是決定找詹老師好好學習。

 


 

在原來的書法教室,我唯一熟悉的是隸書〈曹全碑〉,行書只寫過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第一次來上課,我怯生生拿出事先寫好的一張隸書習作。詹老師很仔細地批改之後,建議我嘗試寫寫行書,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開始。

先前我臨摹過一陣子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一般學生常常以此帖作為行書的入門,因此我對老師的建議感到驚訝。我心想:〈蘭亭〉的意境很高,初學的我寫得來嗎?老師笑說:「的確大家都會這麼想,但其實寫字不一定要嚴守這樣的先後順序,因為寫〈蘭亭〉會學到不一樣的東西。〈集字〉很適合用來學習行書單字的寫法,但因為是「集合起來的字」,字與字之間不太有行氣;寫〈蘭亭〉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學到行書該有的流暢。」

老師還進一步建議,行書寫一陣子,可以嘗試再加入楷書,學學筆法和結構。這個說法再度讓我疑惑:行書還沒深入,又轉到新的書體,這樣轉來轉去,不是都不精通嗎?

老師看出我的困惑,接著解釋:「我們一般的想法是:應該要精熟某一種書體才能換一種來學。其實每種書體各自的特色,會啟發書寫者不同層次的能力和體會,彼此之間可以搭配互補。」老師舉例說,楷書講究嚴謹法度,學會楷書的筆法和結構,對行書單字的掌握有幫助;而行書需要的行氣和變化,可以為楷書的筆法增添姿態和神韻,因此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要讓字有力而沈穩,還可以搭配篆隸、魏碑……

  詹老師的「互補說」扭轉了我原本的思維,讓我豁然開朗。老師還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書法藝術累積了幾千年,如此浩瀚豐富,只學一種未免太可惜;好比我們去餐廳吃buffet,菜色那麼多,為什麼要只挑一兩樣來吃,讓自己偏食呢?

 

 

兩年來,在詹老師的指導下,我從只懂得隸書的初學者進入了行書的領域,後來感覺筆法結構基本功不足,主動要求學習楷書,而開始臨摹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在習寫行書和楷書中間,偶爾也回顧一下自己以前熟悉的隸書,加厚自己下筆的力道。

詹老師為人低調溫和,但改字認真、標準又高,一字一字仔細批改示範,剛開始幾乎每一張習作都是滿江紅。看到那麼多缺點,難免備感挫折;但習作上的每一個紅字,其實都是老師不藏私的指點,是經過時間淬鍊的藝術結晶。在我從挫折、平常心到珍惜的心情轉變下,宣紙上的紅字愈來愈少,紅圈圈漸漸變多,我也慢慢體會到手、筆、心之間的合作協調關係。隨著眼界提高,慢慢也帶動手的進步。

臨帖習字一年多,我忽然想到自己能否有一天離開字帖,寫自己的作品?老師認為我有這樣的想法很好,因為想「自運」和「寫作品」,就會有一個努力的目標,學習的方法也不一樣,收穫自然也不同。雖然作品不一定非常成熟,但是把它裱褙掛起來,作為一個階段的紀念是很好的。

於是從去年冬天開始,我除了臨帖,也練習自運,有時也試寫老師的範字,還要學落款。其中,強迫自己離開帖子「自運」是最有挑戰性的,因為臨摹的時候有模有樣,一旦自運,先是要面對「自己寫」的艱苦,寫完以後還要忍受自己缺點百出。因此,與其說這是檢驗自己的功力,似乎更可說是鍛鍊自己的「心理強度」和創作的「勇氣」….

 


   經過幾個月的「勇氣鍛鍊」,此刻的我回顧當時的心血來潮,覺得這個嘗試方向是對的。雖然我沒有為自己訂定清楚的「截止日期」,但因為學習有目標和方向,無論是寫字本身的樂趣、對書體的領悟體會,似乎都比前升級了。從只會模仿筆劃和形狀,到現在會注意到作品的行氣、線條和墨色的變化,無形當中,我對寫字的體會慢慢從點狀拓寬為整體,領悟的層次也從「技術」慢慢提升到「藝術」。所謂「日積月累」、「水到渠成」等看似老生常談的成語,我似乎在自己的點滴成長中體會了其中的真義。

  「成長」是收穫,也是一種「快樂」。如今我細細思索著,這項不用多說話、不耗費體力、也不太花錢的嗜好,似乎很適合長久陪伴體力不佳、生活單純的我。寫書法雖然安靜,但其中仍蘊含了自我挑戰的機會─這個「挑戰」,面對的是自己的目標,沒有競爭對手,也沒有掌聲;全然融入寫字的活動當中,與其順流而得到的「提昇感」,就是一種經驗獨特的成功與快樂。我也發現,這樣的快樂不是以力氣強度、速度或者意志力而獲得,而是以「耐性」慢慢獲致的幸福感。

    「耐性」,是我需要鍛鍊的心性,可能也是我的幸福所在。我相信,「信心」也會在我給自己的耐心當中,逐漸滋長茁壯。

       寫完〈夜步〉的這天,我似乎特別領會到一種安靜卻不寂寞的快樂。在寫著「欣然意有會」的時候,我對於自己、對生活,也有一番了然於心的新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rene0210 的頭像
    irene0210

    Irene的安心小窩 ─ A Cozy Little House of My Own

    irene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