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某個星期六中午,我陪小熊一起到市中心的數學教室上課。小熊其實已經可以單獨搭乘大眾運輸來去市區,我因為想到數學教室附近逛逛書店和購物,就和小熊一起出門和用餐。
吃完午餐以後,我陪小熊上樓進教室。有一些媽媽會固定進入教室坐在後排旁聽並且幫孩子抄筆記,我則是在教室外的休息區找到一個座位,準備閉眼休息一會兒再下樓。我坐定後不久,有一位媽媽在我對面坐了下來。她從包包裡拿出一份寫了作文的稿紙和一支紅筆,開始批改。
「這位媽媽應該是一位老師,假日來陪孩子順便批改學生作文吧......。」我心裡這樣想著,一邊暗忖自己倒是很「逸樂」,正在補充電力以便等一下開心逛書店呢!
閉目養神一段時間之後,我睜開眼睛,發現對面這位老師還在改同一篇作文,而且是以紅筆字逐句批改。稿紙上很多句子都被老師用紅筆整排劃掉,然後在旁邊整句改寫。我還看到她在僅剩的空白處寫下大大的兩行字:「不要寫冗字。句子要通順。」
這位老師長時間只改「一篇」作文,而且鉅細靡遺眉批加上改寫,改到整篇滿江紅,認真用心的程度令我驚訝;但也因為這樣的慢速和仔細,我開始懷疑對面這位老師,可能不是「老師」,而是一位非常用心又拚命的「家長」, 而她批改的是自己孩子的作文。
下課時間到了,我看到一個男孩子來到這位媽媽的身邊,一邊吃著媽媽準備的點心,一邊聽媽媽用紅筆指著稿紙說:「你這些句子都不通順,要寫通順,知道嗎?而且不要寫那麼多字,意思都一樣的…..還有,『冗字』太多了!」
孩子溫順地聽著,吃完點心又進教室去了。接下來,我看到這位媽媽從包包拿出一張空白稿紙和一支黑色原子筆,開始在稿紙上重新謄寫剛剛那篇滿江紅的作文……。
這一幕讓我目瞪口呆。她是先幫孩子改寫作文,然後又幫忙謄寫嗎?
也許這篇作文是學校指定的家庭作業,也有可能是這位認真的媽媽當起孩子的作文老師,出題目讓孩子寫。短時間的萍水相逢,我無法得知這篇作文的來龍去脈,但我可以很確定:眼前這位媽媽必定是一位分秒不浪費、全心教育和栽培孩子的拚命媽媽。
比起對面這位認真的「媽媽老師」,我顯得懶散多了。我並不因此而心虛,但內心忍不住有點感慨。
這一兩年來,我對於現今孩子面臨的「競爭」開始有一些困惑和思考。雖然自己年輕時也經歷過升學和聯考壓力,但總覺得以前的壓力比現在「單純」一些。在孩子現在的教育現場,我逐漸觀察到許多家長以栽培孩子為志業,不但計劃完整、滴水不漏,而且還很有遠見地讓孩子「超前學習」。於是我發現:現在孩子面對的競爭壓力與對象,不只來自於「同儕」,似乎更來自於同儕們的「家長」。或者也可以說,這是我身為家長的「同儕壓力」……。
在陪伴孩子打拚的時候,我身為媽媽,要採取怎樣的心態和姿勢、投入到何種程度呢?不能昧於現實,但我也不太願意把生命重心完全聚焦在孩子的「成績」和「前途」上。如果我每個週末都要進入小熊的教室幫忙聽課、抄筆記,或者用紅筆把小熊的作文改成滿江紅,我應該不會比較快樂。
這位「改作文媽媽」的身影以及我當時的感懷,時隔幾週又浮現腦海,是因為前幾天我在李偉文先生的部落格讀到一篇言淺意深的文章〈父母們,別忘了你的夢〉。這篇文章,讓我們有機會再次提醒自己:孩子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生命,而我身為家長,也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生命。在教養孩子的時候,要能時時覺察:「關心」常常是一種「焦慮」,「照顧」有時候反而是「剝奪」。
在此摘錄李先生文章片段如下:
這些會很認真閱讀各種教養書籍甚至期刊,追著專家的演講場次並且勤作筆記的大人,一定是非常關心孩子的家長。不過,這裏說的「關心」,其實是好聽的話,說是「焦慮」反而比較恰當。我們很擔心孩子輸給別人,擔心孩子未來沒有競爭力,這些認真的父母相信「培養」、「造就」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是神聖的使命。
因此,我很同情如此焦慮的家長,當然還有那些行程比大人還忙的孩子。因為我們經常被嚇到,看到「學習力」「語文力」「品格力」「國際力」….教育的專刊,被洋洋灑灑的專家證言、研究報告、統計數字給嚇壞了,擔心:「我的孩子若是沒有這些能力就完蛋了!」當我們汲汲惶惶奔波於各個才藝班或營隊之間,盯著成績數字或獎狀看時,反而會忽略了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東西:生活的熱情、主動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未來的憧憬,甚至懷抱著改善世界的使命。
家長陪伴孩子一定要放輕鬆。「關心孩子」是應該的,但是當我們為了孩子擱下了自己的興趣,改變自己的生活節奏,甚至放棄自己人生的夢想時,雖然我們嘴巴會說:「這是我心甘情願的。」但是內心一定會有遺憾,這種心情使得我們在有形無形中會給孩子過多的期待,因為我們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的夢想,難免就會投射在孩子身上,這種有形或無形的壓力,若是孩子有主見就會破壞親子關係,若是孩子溫和乖巧,勉力想達成我們的期待,也會活得很不快樂。
因此,我覺得當父母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找回自己對生命的熱情,許多未聯絡的老朋友再約一約喝個下午茶,自己放個假去旅行,年輕時的興趣或夢想也要想辦法重新再接觸。
當然,當我們恢復成一個完整的人時,難免對孩子的照顧會沒有那麼周全,但是仔細想想,許多的「照顧」,其實是我們「剝奪」了孩子學習與練習獨立的機會。而且所有教養專家不是常常提醒我們:「孩子不是我們的財產,他們是獨立的生命。」沒錯,孩子是獨立完整的生命,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是獨立完整的生命啊!……
台灣俗語說:「一枝草一點露」,真的不必為了孩子而過度焦慮,父母把自己活好最重要,美好的生命會帶引出另一個美好的生命,因為只有生命可以影響生命。
◎ 閱讀全文,請點以下連結:〈父母們,別忘了你的夢〉
◎ 李先生另一篇文章也值得閱讀與深思:〈競爭力與生命力─建中學生自殺有感〉
留言列表